巴中市坚持问题导向 “五大”举措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2020-05-14 17:35来源:四川省委农办秘书处   作者:农事编辑
今年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两级各项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恢复生猪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出台了《巴中市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二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工作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恢复生猪生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存栏生猪、能繁母猪,环比分别上涨13.7%、10.2%。
  一、压紧压实责任,解决谁来落实的问题
  压实一把手责任推动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落实责任,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生猪生产工作,提出把恢复生猪生产作为今年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做到四个确保、实现四个到位、做实四个支持”要求,扎实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重点工作。各县(区)成立了由书记、县(区)长任双指挥长的指挥机构,县(区)委书记每月在市委月度重点工作点评会上,向市委报告生猪生产进度,实现责任触底、目标落地、定期“交帐”。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建立市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挂县(区)联重点项目、县(区)领导挂乡镇联龙头企业、乡镇领导挂村居联养殖场户、村居干部挂联散养户的四级挂联帮扶机制,负责协调联络、督促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目前,市局班子成员挂联的27个种养循环市级重点项目均有序推进。强化考核问责倒逼落实。市委、市政府将生猪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对区县党委政府年度重大民生事项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由市绩效办牵头,实行“每月督查、季度通报、半年评价、年度考核”,季度排位靠后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将被市委、市政府诫勉约谈。
  二、“引、育、建”相结合,解决猪从哪里来的问题
  生猪种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恢复生猪生产的主要原因,巴中市坚持“引、育、建”相结合培育种源,逐步恢复产能。零风险“引一批”。“点对点”从市外调运种猪和仔猪,严格落实调入调出“双检”制度,安排官方兽医全程跟踪检疫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保障引种安全、生物安全。目前巴山牧业、巴中温氏等大型养猪企业从外地引进优质种猪和仔猪8批次、7600余头。原产地“育一批”。组织镇村干部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广泛宣传,发动养殖业主通过“见母就留、延迟淘汰”等方式,选育一批后备母猪,扩大母猪群体,加强现有母猪饲养管理,提高产仔率、存活率。目前全市新增能繁母猪1.02万头、后备母猪1.5万头。下决心“建一批”。加快推进种猪场建设,组建工作专班,“一对一”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等问题,加快推进巴中温氏羊鼎I期和关渡1.2万头、五仓农牧恩阳及南江3万头种猪场、巴山牧业第二扩繁场建设,启动平昌温氏1.5万头种猪场项目建设,投产后年可提供仔猪110万头以上。
  三、多元保驾护航,解决产能怎么扩大的问题
  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规模发展。发挥温氏公司、巴山牧业技术资金优势,深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300余户合作代养户增养,拟定新发展合作代养200余户,年出栏生猪80万头。实施国企民企合作,盘活闲置资源。市委、市政府牵头组建巴中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农投集团与巴山牧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强强合作成立生猪养殖分公司,拟定10月底前利用闲置圈舍,增养出栏生猪8万头。加强技术指导,推动复产复养。市县成立专班,巡回指导乡镇复养复产技术,对发生过疑似生猪疫情区域,严格开展消毒灭源和环境检测,利用饲养“哨兵猪”和风险评估等办法,目前规模场补栏复产169家、农户复养1万余户。破解政策瓶颈,加大产业投入。协调自然资源、林业、财政、金融等部门强化要素保障,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生猪养殖企业,及时下达省级新增能繁母猪补贴资金2010万元,市财政专项预算1000万元支持以生猪为重点的“菜篮子”工程。
  四、全面防疫消毒,解决养猪安全的问题
  坚持肺炎疫情和动物疫情两手抓、两手硬、两落实,确保养猪安全。落实防控责任。落实市县乡村防控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机制,落实大消毒、大宣传、大培训任务,确保动物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强化监测排查。织牢动物疫情监测网,开展全覆盖排查,累计监测非洲猪瘟样品1982份、禽流感样品100余份次,未发现畜禽因重大动物疫病异常死亡情况;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养殖场和屠宰场等重点场所巡查650人次,督促整改问题16个。实施强制免疫。按照分区分级、应免尽免原则,集中人力、集中时间、集中免疫,目前免疫O型口蹄疫生猪12.79万头,牛羊6.95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家禽158.42万羽,猪瘟生猪11.49万头,小反刍兽疫羊0.42万只。全面消毒灭源。以镇、村和养殖场户为作战单元,不留一场、不漏一户、不遗一角,督促畜禽养殖场户全面消毒,累计消毒650万余平方米,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养殖安全。
  五、坚持高质量发展,解决如何延长产业链的问题
  如何延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巴中市把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任务,抓好生产、加工、市场三大环节,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快老旧圈舍技术改造,建立圈舍建设、饲养管理、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规划建设生产标准化、智能化、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高的养殖场500个以上,支持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规模化率达6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五仓农牧公司在恩阳区柳林工业园区建设年屠宰加工200万头屠宰加工厂,弥补生猪集中屠宰加工短板。指导巴山牧业屠宰加工技改扩能,完成青峪猪加工厂主体建设,开发青峪猪分割产品60个,罐头、香肠等产品16个,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快市场拓展。以青峪猪获得欧盟中国有机食品双认证为契机,加大“青峪猪”地方优势品牌宣传,积极谋划申报“五仓农牧”优质生猪品牌。建成冻库68个,建立“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建成青峪猪体验店、直营店50个。在市场拓展上做足文章,让优质生猪品牌“走出去”,持续壮大。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