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的发展趋势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

2023-09-07 21:38来源:   作者:

大鲵市场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它可形成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型农业的龙头品种。大鲵高附加值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等行业中可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及竞争力的品牌。这里,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养殖大鲵的发展趋势和大鲵人工繁殖新技术。

一、养殖大鲵的发展趋势分析:

大鲵的自然繁殖率低,加之大量捕捉和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20世纪80年代国家立法,对重点野生水生动物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大了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

20世纪70代年代至21世纪初,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取得突破。目前我国大鲵资源虽有较大的回复,总量估计大约50 万尾左右,但面临生态环境建设和庞大的市场,供应仍十分奇缺,供需矛盾突出而尖锐,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目前达到1500~2200 元/kg。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大鲵作为商品目前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现在年产量不足5000公斤,苗种年产量不到30万尾。大鲵繁殖率低,每组产苗不足300尾。未来10年苗种年产量不会超过100万尾。

另外,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没有大鲵资源,因此,这些国家就无法开发大鲵商品化养殖和苗种生产。所以未来10年市场是求大于供。大鲵商品化趋势已成定局,目前湖南省已经有7家酒店领取了经营利用许可证,可以售卖大鲵肉,其中长沙占5家。据了解,目前湖南年繁殖大鲵幼体已达到6万至8万余尾。其他省市正在积极的开展大鲵规模化养殖工作。

由于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养殖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因而养殖竞争性小。随着大鲵人工繁殖技术不断进步,已经突破了大鲵规模化繁殖的关键技术,即具备大规模商品化饲养大鲵所需苗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二代和淘汰大鲵即可上市经营。由于野生大鲵资源存量极少,濒临灭绝,因此,抓住资源锐减,尚未形成大鲵商品化养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开发大鲵商品化养殖,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鲵的保护保护、增殖、合理利用大鲵资源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国策。因此,对于大鲵的保护,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增加大鲵基础科学研究及增殖技术研究的投入,逐步建立科研创新体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积极推广普及大鲵繁殖技术,并鼓励个人开发大鲵商品化养殖。 

综上所述,由于天然大鲵资源存量极为有限和大鲵繁殖率低等诸因素。因而抓住大鲵资源锐减,尚未形成商品大鲵养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发大鲵商品化养殖,随着大鲵人工繁养技术的不断进步,选择良好养殖场地,人为创造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二、大鲵人工繁殖新技术:

亲体性成熟特征:雄性泄殖孔隆起圈上小白点突出,内周边红肿可见。B超检查:精巢长达7~9cm,宽为1~2cm;精巢饱满,中间无沟表明成熟。

雌性腹部膨大、柔软和富有弹性o。B超检查:可见卵径6~7mm,卵巢呈单个链珠表明成熟。

1、催产剂RES十LRH—A十DOM、LRH—A十HCG。

2、催产剂量(按新标准)

雌性:RES十LRH—A十DOM4~10ug/kg;HCGl00~1500IU/kgLRH—A0.2~150ug/kg

雄性:上述剂量减半。

3、催产方法:亲体催产注射部位均为背部肋间,进针0.3~0.5cm。针头采用人用输液软塑料管针头注射,这种针头能防止注射亲体时摆动。

4、催产效应:亲体催产注射到产卵效应时间为4~11天,其中最佳产卵时间是4~6天。因此从催产后3天要有人值班,观察雌性亲体是否产有卵胶膜。

5、娃娃鱼人工授精可采用干湿法,其操作步骤是:当发现雌性亲体产出卵胶膜后,应立即用手轻托卵带放入搪瓷盆中,另1人则将成熟好的雄性亲体捉起来,放入布担架内,用双手轻挤雄鱼腹部,见有乳白色精液时,则可将精液直接挤入卵带上,轻晃卵带盆,使卵受精均匀。15分钟后加入纯净水。再过20分钟后,将卵带盆的水换2次。最后将卵带放入小塑料篮中,悬浮于孵化池中,即进入孵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