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特点:本病多发生于植株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延及叶柄、茎蔓和卷须,但瓜果通常较少受害。被害叶片初现近圆形白色霉点,但边缘不明晰,仔细看可见蛛丝状向四周扩展的菌丝体。后霉点逐渐扩大,数量也逐渐增多,由霉点发展为白粉斑,数个粉斑可融合为粉状斑块,严重时全叶为白粉状物所覆盖,如被撒上一薄层面粉,白粉病之名即由此而来。病叶
后变黄甚至焦枯。
二、传播途径:在寒冷地区,病菌以菌丝体和闭囊壳在病残体或温棚瓜类作物上越冬;在温暖地区,尤其在华南地区,病菌以无性态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气流传播,在田间瓜类作物上辗转侵害,完成病害周年循环,越冬期并不明显。病菌喜高温、高湿,但耐干燥,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5%时最有利于发病,但相对湿度低至25%时孢子仍能萌发侵染致病。通常田间郁闭、昼暧夜凉、多露潮湿情况下发病重,天气干旱也能发病。植株生势衰弱,或偏施氮肥致植株徒长,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栽培比露地的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白粉病品种:津研4号(抗)、津杂3号(抗)、津春4号(抗)、90-4(抗)、90-5(抗)、津春2号(较抗)、津春1号(抗)等。
2、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棚室栽培的尤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露地栽培的应着重抓好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防植株徒长或早衰,增强植株抗性。
3、抓好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喷药预防工作。从植株上架封行时开始,定期或不定期喷施27%高脂膜乳剂1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粉2 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 500倍液,2~3次,隔7~15天1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喷匀喷足。棚室喷药预防以喷粉尘剂(如10%多百粉尘剂1千克/亩)或烟剂(如粉锈宁烟剂350克/亩)为主。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