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旱涝不均情况,一些省市不同程度的出现干旱区域,这类地区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少,缺乏灌溉条件,小麦生长全靠自然降水,其产量的高低与生长年度降水多少及降水的适时程度关系密切,有的农民认为土地干旱不必要使用化肥,结果小麦产量一直不高;也有点想通过使用化肥来增加产量,结果因为用肥不当导致粮食减产,因此旱地小麦的施肥也应科学合理,通过增施有机肥及氮、磷肥可有效地培肥地力,提高小麦产量。
一、做好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
旱地施用有机肥既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供给,又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土壤蓄水量的提高。但有机肥养分含量低,供肥能力弱,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不能满足高产的要求,因而就需要增施速效化肥保障养分供给,扩大有机物质的循环基础,迅速提高地力,增加产量。在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的基础上,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以获高产。目标产量在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地块,化肥施用总量为纯氮10至12公斤,磷8至10公斤,钾5公斤。使用时可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和百分之70至80的氮肥,施作底肥。于第二年春季土壤返浆期开沟追施剩余的百分之20至30的氮肥。
二、适时适量施肥
旱地薄田多缺磷,一般施磷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施氮肥的增产作用,而且氮、磷肥配合施用,互作效应显著。因此,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肥配合,并适当加大磷肥的比重,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一般以1:1为宜。由于旱地小麦由于没有水浇条件,追肥效果差。可以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据实践发现,旱地小麦将全部肥料作底肥一次性施足,效果比后期追肥好。但冬前麦苗可能呈现旺长趋势,应注意控制,防止出现小麦抽穗现象。
三、轮作施肥,提高地力
合理轮作与增施肥料可以维持土壤营养平衡、调剂各种养分的累积和消耗,恢复并提高地力。北方部分旱地冬小麦实行夏闲,确保以一年一熟为主的种植方式,可以促进地力恢复和有效蓄水。小麦连作时间,冬、春小麦均以2-3年为限,不宜过长,否则不利于培肥地力。适当地扩种一些苜蓿、豌豆、油菜等与小麦轮作,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方法。东北春麦区多以在大豆作小麦前作;黄土高原旱地冬麦区则实行小麦、豌豆轮作。增施肥料应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旱地冬小麦在播前用有机肥和化肥作底肥或种肥,均宜一次深施,尽量减少分期施用,以避免因春旱施肥而影响肥效。旱地春小麦底肥则宜结合秋耕时深施。北方冬小麦于越冬开始时碾压、耙耱,结合追施适量化肥,起身至拔节前结合降雨可及时中耕,如底肥不足肥力不济时,要在早春深施化肥,便于趁墒发挥肥效。春小麦生育期短,发育快,可在三叶期压苗提墒抗旱,缓苗后中耕保墒,追肥也可在三叶期趁墒一次深施,从而使小麦获得较好收成。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