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幼果、成果、果柄、结果枝均可被害。高湿时,叶片也发病,但通常此病发生盛期,叶片已老化,故田间叶片被害的情况很少见。成果受害时,多自果蒂开始发生褐色、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扩展极快,常全果变褐,果肉发酸,烂成肉浆,流出褐水。幼果受害很快脱落,病部亦生白霉。
【病害原因】:湿度是影响本病发生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在高湿条件下,温度为11—13℃时均可侵入,在18℃下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病菌侵入后,即使温度适合(最适为25℃),而无持续的高湿度,也不能发病。在4—6月间,荔枝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如果4—5天连续阴雨,或久雨不晴的梅雨季节,则发病严重。在一般情况下,枝叶繁茂结果多的树,发病较多;枝叶稀疏结果少的树,发病较少。同一株树上,树冠下部荫蔽处的果实发病早而严重;树冠四周比较通风透光处的发病迟而轻。果园地势低洼荫蔽,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发病亦较重。’荔枝品种间的抗病性无明显差别,一般早、中熟品种发病较重,迟熟品种发病轻,主要是结果偏迟,此时气温高,雨量少,不宜于病菌侵染而避病。接近成熟的果实比青果肉厚皮薄,含水分多,易透水,较湿润,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1)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结合清园彻底清除园内残叶、残果及落叶、落果,集中烧毁。(2)加强果园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适当剪除徒长枝,增强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