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5毫米,扁平暗褐色,前胸背板向两侧扩展成两片环状突起,体背面有网状花纹。腹部金黄色,足黄褐色。卵淡黄色椭圆形,半透明,一端弯曲。长约0.6毫米。初孵若虫体白色,复眼红色,经几小时后变为暗褐色,翅芽明显,外形以成虫。
生活史及习性 此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黄河故道地区4~5代,各地均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树皮缝和树下土块缝隙内越冬,梨树展叶时开始活动,产卵于叶背面叶脉两侧的组织内,若虫孵化后群集在叶背面主脉两侧为害,由于成虫出蛰很不整齐,造成世代重叠,到10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寻找适宜场所越冬 。
1、消灭越冬成虫,彻底清除树下落叶、杂草,刮除老树皮。
2、越冬成虫出蛰上树时,如数量多,可用药剂防治。用药种类及浓度:2.5%功夫菊酯、20%速灭杀丁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 80%敌敌畏等有机磷类1000~1500倍液,35%赛丹1500~2000倍液等药剂。抓住第一代若虫期喷药防治,选用药及浓度同上。
3、于9月份树干绑草把诱集越冬成虫加以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