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从枝病的特点及防治

2021-06-14 17:43来源:   作者:

  主要为害枝、叶果及根。7-8叶部症状明显,由于抑制顶端优势、促使壮枝上部正常枝的侧芽萌生后形成丛枝,二次枝生长直立,在少数旺梢上致叶片簇生或形成丛枝,病树嫩枝发生丛枝时,莲座时及其部叶都具有大的带明显齿状缺刻的托叶。因此,丛枝、莲座叶、大托叶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病树果实小,果柄长,果重减少1/3-2/3,且着色不良,果味差,病叶小易染白粉病,根系发育不良,大根小且少。


  病原:


  (简写MLO),称类菌原体。大小8-100纳米,具多型性,病株新梢超薄切片具3层单位膜,内部充满核质样的纤维状物质,可能是基因组DNA,周围布有类似于核蛋白质的嗜锇颗粒。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苹果丛枝病可通过嫁接传染,在自然条件下几种叶蝉如长沫叶蝉、赤杨沫叶蝉、菱纹圆沫蝉等可传播此病,种子不能传染。潜育期与接种树大小有关,苗圃里的苗木1年显症,已定植的大树需2年以上显症。病树地上部类菌原体的数量受季节波动影响。类菌原体只能在筛管里增殖,当进入冬季的筛管停止活动后,树体地上部的病原随即消失,这时可进入根部筛管存活,翌春新韧皮部形成时,类菌原体又到茎部定植,当茎部没有类菌原体时可进入根部筛管存活,翌春新韧皮部形成时,类菌原体又到茎部定植,当茎部没有类菌原体定植时,致丛病症状出现波动性,当病树地上部具大量病原存在时,症状明显。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苹果丛枝病在果园有明显地发病中心。喷施杀虫剂可减低发病株率。


  1.苹果丛枝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在中国尚未发生,因而应严防从国外传入。


  2.夏季用杀虫剂防治传病介体昆虫。


  3.清除根蘖苗,以减少地面栖居的叶蝉介体传染的可能性。


  4.苹果疯枝病的病原体对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树干内高压注入或渗入土霉素已成功地减轻了该病的发病。处理时间为采收后至落叶前,持续期至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