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以花期侵染为主。病菌侵染花瓣后呈淡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大至全瓣并扩及萼片,萼片发病又扩及幼果。遇潮湿时发病部位产生霉状物。生长期果实发病多从花萼包裹处或边缘开始,形成淡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的不规则形病斑,随着果实膨大,病斑逐渐扩大,侵染大部分果面。病果软化并在病部密生灰色霉状物。果实着色前发病,病部很少形成分生孢子;成熟后发病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叶片发病极少,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褐色,多在叶缘发生,叶背生有灰色霉状物。
草莓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但一般欧美系统品种属硬果型抗病性较强,而软果型品种较为感病。温湿度是影响草莓灰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条件。草莓在促成、半促成栽培环境中生长,持续12~13h低温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和繁殖,不利于草莓的生长,烂果尤为严重。相对湿度为64%,病果率低于10%;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连续7d,烂果率可高达30%以上。所以温度适宜时,湿度是导致灰霉病发生的主导因素。另外,偏施氮肥发病也重。
防治措施:
草莓花期长,分期结果不明显,果实采摘的间隔期短。所以草莓灰霉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花期药剂防治为保证。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2.水旱轮作,或与十字花科蔬菜、豆类轮作。
3.清除病残体 冬春季认真清园,把枯枝、病叶和杂草集中烧毁。在北方结合地膜覆盖,不仅可减少越冬菌源,又可减少死秧,增强植株抗性和生长势,缓苗快,病害轻。
4.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调整叶果比,增强通透性,降低小气候湿度。在多雨的地区应采用高畦栽培,注意排水。对易感病的品种,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注意增施磷、钾肥。
5. 生物防治 使用特力克或木霉T5作为颉颃剂,以5×106/ml孢子喷雾防治,防效可达81%左右,与多菌灵防效相当。
6. 药剂防治 草莓在露地、促成或半促成栽培条件下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是草莓第1级花序有20%~30%以上开花,第2级花序刚开花时。有效药剂有:40%施佳乐、65%万霉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25%灰克等,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药剂防治时,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减缓抗药性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