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辣椒疫病怎样用药

2021-07-16 16:12来源:   作者:

  辣椒 学名 Capsicum annu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蔬菜。以其果实、根、茎药,有健胃消食、活血消肿之功能。广布全国各地。


  症状 甜椒、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为害,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cm,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茎和枝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上述症状常因发病时期、栽培条件而略有不同。塑料棚或北方露地,初夏发病多,首先为害茎基部,症状表现在茎的各部,其中以分权处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最常见;如被害茎木质化前染病,病部明显缢缩,造成地上部折倒,且主要为害成株,植株急速凋萎死亡,成为甜(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病原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称辣椒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无隔膜,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胞里,宽3.75—6.25μm;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大小28.Ol—59.0×24.8—43.5(μm);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直径大约30μm;雄器约17×15(μm),但有时见不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不能在种子上越冬,其主要来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最高38℃,最低8℃。田间温度25—3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一代,因此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异常的毁灭性病害。易积水的辣椒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采用菜粮或菜豆轮作,提倡垄作或选择坡地种植。


  (2)选用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如麻辣、猪大肠、细线椒等。


  (3)培育适龄壮苗,适度蹲苗,定植苗龄以80天左右为宜,不宜过长。但要求达到壮苗指标,即株高15—20cm,茎粗0.2cm,80%现蕾,667m2定植3200—3500株。


  (4)按配方施肥。喷洒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000倍液,提高抗病力。


  (5)加强田间管理。蹲苗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四次肥水不可少;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尤其要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应控制浇水,严防田间或棚室湿度过高。


  (6)药剂防治。一是种子消毒:先把种子经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清水预浸10—12小时后,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也可用72.2%普力克水剂或0.1%的20%甲基立枯磷乳油浸种12小时,洗净后晾干催芽。二是栽植后喷洒或灌根。


  前期掌握在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入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为主,防止再侵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须抓准时机,喷洒与浇灌并举。及时喷洒和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粉剂1000倍液,此外,于夏季高温雨季浇水前667m2撒96%以上的硫酸铜3kg,后浇水,防效明显。棚室保护地也可选用烟熏法或粉尘法,即于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m2次250—300g,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次lkg,隔9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