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生产中科学使用农药

2021-08-03 17:31来源:   作者:

  在黄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施用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得当,防治效果好,防治次数少,成本降低,蔬菜的品质好产量高。反之,则造成环境污染,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农药成本增加等。总的来说,就是“适时、适量、合理、对症、统一、安全、高效”。


  1、对症用药:只有对症用药,才能收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不同病虫危害特点不同,用药部位也不同。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黑霉病、青霉病及锈病等,喷药时应着重喷叶的背面;炭疽病、轮纹病、叶枯病、叶腐病等,施药时应着重喷叶的正面。


  2、适时用药:根据害虫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适时用药。蔬菜害虫随着虫龄增长,其抗药性也逐渐增强。杀虫剂农药的最佳用药期应在幼虫期3龄前,对于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食心虫、斑潜蝇、葱蓟马等用药应在卵孵化高峰期,成虫期可采用性诱剂诱杀,效果明显。


  根据不同气候选择最佳用药时期。农药的防效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如敌百虫、乐果、辛硫磷,防治效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增高而提高,此类农药应在温度较高时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功夫、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等,在温度较低时防效较好。此类农药应在早晨和傍晚使用;具有内吸输导功能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在田间光照较弱、温度较低、空气相对湿度开始升高时,药剂挥发少,防效较好,此类药剂应在下午或傍晚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对光照、湿度敏感,应选择雾天时用药。


  根据蔬菜病害不同的侵染危害特点选择最佳用药时期。应在病害危害较重、产量损失较重之前用药防治。施用保护性杀菌剂时,应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施药,如蔬菜病毒病发病后再防治就比较困难。


  根据用药后栽培管理的效果选择最佳时间。在冬季温室用药时,为了保持温室的温度和降低空气湿度,应在晴天上午或中午用药,便于放风、排湿。露地蔬菜栽培,避免在降雨前用药,防止雨水冲淡药液。


  3、浓度适当:浓度对农药的杀虫效果有直接关系,浓度过低,影响药效;浓度过高,不仅浪费农药,增加成本,杀伤大量天敌,还会使害虫产生抗性,甚至引起蔬菜药害,造成减产。所以,要根据农药毒性及害虫的发生情况,并结合天气状况和蔬菜品种,配制合理的农药浓度才能奏效。


  4、适法用药: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拌种、毒饵、毒土、灌根、土壤处理等方法。防止种子带菌,可用药剂处理种子、温汤浸种等。在保护地生产中用药,常用喷雾和点燃烟雾剂。烟雾法比喷雾法要好,烟雾法具有使用方便、施药均匀、速效性好、防治及时、利用率高以及不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等优点。


  5、交替用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用2种以上防治对象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农药交替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对某一种农药的抗性。


  6、混合用药:在防治病虫害时,用2种或2种以上可混用的农药混合施用,可增强药效,减少施药次数,减少劳动量,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增强杀虫、杀菌的作用,克服和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混配农药一定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和良好物理性状,以不产生剧毒、不影响药效或有增效作用为前提。


  7、安全用药:绝大多数农药对人畜有毒。施用中应严格按照规定,防止人畜中毒。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应严格遵照农业部的有关规定,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防止污染蔬菜和环境,应尽量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


  8、药害的补救方法:发生药害时,叶片受害最重,一般表现为叶片枯萎,颜色褪减,逐渐变为黄白色,并伴有各种枯斑,边缘枯焦,组织穿孔,皱缩卷曲,增厚僵直,提早脱落。


  如发现喷错农药,应及时用清水冲洗2-3次,洗净植株表面药液。碱性农药造成的危害,可在清水中加入适量食醋;酸性农药造成的危害,可在清水中加入0.1%的生石灰;棚室内还可在天气适宜时放风,排出有害气体。


  枝叶受害后,褪绿变色,失去生理功能,要及时摘除,防止药剂在植株体内渗透传导,促使植株尽快萌生新芽、新叶,恢复正常生长。


  增加植株体内细胞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同时冲淡根部积累的有害物质,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缓解药害。


  喷施叶面肥,如喷施植物生命源、喷施宝、植物动力2003、高美施、丰收灵、叶面宝,BR-120、绿丰素、爱多收和赤霉素等1-2次,也可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黄瓜植株在幼苗期、开花期对药剂抵抗力弱,用药时要慎重。在高温干旱的中午,因阳光充足,喷在黄瓜叶片上的药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使局部药液浓度增大,此时黄瓜的耐药力较弱,容易造成药害,所以喷药时间最好选在下午3-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