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量大、为害快、损失重……近年来,在新耕作制度下,二点委夜蛾已成为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的常发性重要害虫。因为有覆盖的麦秸“庇护”,常规的喷雾防治对其幼虫难以起到作用,一旦暴发,农民只能眼看着玉米被啃食。在研究透该虫习性和暴发成因的基础上,专家跳出害虫防治的传统思路,探索出了清除玉米播种行小麦秸秆的生态控制新技术——
只需小小改变防控二点委夜蛾可以不用药
二点委夜蛾幼虫钻食玉米根部。
随水灌药用药量大
毒土毒饵法操作麻烦
清除玉米播种行秸秆轻松高效
本报记者 王腾飞
“董老师,我们这儿的玉米苗都被虫子咬死了,一棵苗下有十几个虫子,打药也不管用,您赶快过来给看看有啥法儿?”7月13日,河北省沧县兴济镇顺昌屯村村民叶凡凯和王芝秀请来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专家董志平。董志平来到地里一看,王芝秀种的三亩多玉米,苗剰下不足三分之二,这已经是他打了三遍药后辛苦捍卫的“成果”。叶凡凯的地块,一大半儿的苗遭到虫咬,更严重的是与王芝秀相邻的玉米田,因为没有用药,地里只能看到零星的玉米苗。
不光是他们,本村和附近邻村不少田块都受到虫害,这个给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的虫子正是董志平团队研究了多年的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虫量大、为害速度快,常规喷雾防治效果差,我们这两年探索出了生态控制二点委夜蛾的新技术,可以实现不用农药就能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董志平告诉记者。
麦秸覆盖提供有利条件 一旦为害往往来不及防治
为了防治二点委夜蛾,王芝秀四天里分别用康宽、辛硫磷+氯氰菊酯、辛硫磷+敌敌畏打了三遍药,叶凡凯则用淋灌施药的方法,用药量很大,但效果都不理想,这个虫子为什么这么难对付?
董志平向记者介绍说,二点委夜蛾是小麦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引发的典型生态性害虫,2005年首次在河北发现,其幼虫在麦秸覆盖下,咬食或钻蛀玉米幼苗基部使幼苗致死。该虫暴发性为害,适生范围广、为害速度快、幼虫防治难度大、产量损失重,2011年在我国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大面积暴发,危害面积3318万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新的耕作制度下,二点委夜蛾已成为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的常发性重要害虫。
“二点委夜蛾之所以难防治,就是因为小麦秸秆还田造成麦茬上覆盖麦秸,相当于给二点委夜蛾创造了一个利于生存繁殖的窝,大量成虫在其内集聚产卵,腐化出的幼虫在麦秸下隐蔽为害,药剂难以接触到虫子,常规喷雾也就难以起到作用。”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研究员赵中华告诉记者,以前不得不采用随水施药、围棵喷淋法这些用药量大、极不环保的施药方式,后来逐步改进技术探索出毒饵、毒土法,用药量减了下来,对虫子也有效,但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费工费力,而且田间发现玉米幼苗被害后,3~4天就能造成大量缺苗断垄,往往来不及大面积应急防治,只能眼巴巴看着玉米苗被咬食。
找准暴发成因 高效防控只需清除玉米播种行秸秆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既高效又简便的方法来防控二点委夜蛾呢?对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只要改变秸秆还田方式,清除玉米播种行的小麦秸秆,就可以将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化于无形之中。
看似简单的防治理念的小小改变,背后则是基于对二点委夜蛾的生物习性和暴发机制的深入研究和透彻掌握。董志平向记者介绍,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二点委夜蛾繁殖能力强,成虫喜欢在遮阴环境内集聚,幼虫怕光,小麦秸秆还田后形成覆盖,恰好造成有空隙的适宜环境条件,有利于成虫在其内集聚产卵,所以小麦产量高、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虫量大、危害重;在同一地块,麦秸覆盖厚的玉米苗被害重、覆盖薄的被害轻,没有麦秸覆盖的很少危害。同时二点委夜蛾食性杂,具有腐生性,可以取食田间麦秸、麦糠和吸胀的麦粒、麦苗等。在幼虫为害期若田间湿度大、麦秸腐熟性好,危害就轻;若气候干燥、田间麦秸干枯难以取食,幼虫就会趋于寻找玉米,加重危害。
“摸透了二点委夜蛾的习性和暴发成因,就找到了有效防控该虫的关键——改变秸秆还田的方式,破坏二点委夜蛾栖息环境就可以高效控制该虫为害。同时,二点委夜蛾群体大、分布范围广,且具有腐生性,没有必要杀死所有的害虫,让它取食别的东西,使玉米苗免受被害是关键。”董志平告诉记者,“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清除田间麦秸、麦茬粉碎、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等生态防控措施。核心的理念就是破坏二点委夜蛾成虫栖息和产卵的适生环境,使其不发生为害。简单来说,就是只要玉米播种行一定距离内没有麦秸覆盖、没有遮蔽空间就可以。这样从源头进行处理控制,比起应急防治,事半功倍,轻松又高效。”
改变秸秆还田方式 生态控制防效可达97%
7月8日,在河北省正定县新安镇七吉村,这种绿色生态防控新技术的效果已经过了实地验证。试验田的小麦收获后分别用四种不同方式处理麦秸——一种是把小麦秸秆打捆,运出田间;一种是用灭茬机将麦茬和麦秸粉碎并压实,然后再播种;一种是使用带有清垄机的玉米播种机清除玉米播种行的麦秸;一种是使用“麦茬地玉米清垄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机”。
记者看到,生态控制区和对照区对比非常明显,麦茬上覆盖麦秸的对照区随处可见玉米幼苗枯心、整株枯死引发的缺苗断垄,而生态控制区玉米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田间检测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对照区平均被害率11.33%;利用携带清垄机的播种机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的处理,最高被害率为0.33%,防效达97.09%;其它三个处理均未见二点委夜蛾为害。
“也就是说四种生态防控技术防效均达97.09%以上,已经可以做到不用农药就能控制二点委夜蛾危害。”董志平建议,这几种处理方式农民可以灵活选用一种,其中新研发的“麦茬地清垄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机”,是将玉米播种带15公分内的麦秸粉碎并利用分流器抛向播种带两边,然后再播种玉米。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玉米播种带麦秸的清理、施肥、玉米免耕播种和覆土镇压作业,并最大程度保留了玉米行间的麦茬和麦秸覆盖,有利于田间保墒和抑制田间杂草生长,效果很好。农民也可以选择在玉米播种机前安装一个清垄机,成本低,简单易行,另外利用耕翻机或旋耕机,将麦秸翻入或旋入耕作层与土壤混合是更加有效的方法。
赵中华高度评价说,二点委夜蛾生态调控措施跳出了害虫防治的常规思路,可以更简单、更环保地解决问题。目前建立了一整套以农业生态调控预防为主、成虫控制为重点、为害期毒饵毒土应急防治为补充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完全符合当前减药绿色防控病虫害理念,技术落实到位就可以有效控制二点委夜蛾的暴发流行,建议大力推广。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