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成大害 花蝽来捕食

2016-09-30 15:03来源:   作者:

小花蝽若虫。

  今年,由于北京市同期平均气温比往年偏高,降水偏少,造成了设施内高温低湿的环境,利于小型害虫的发生。近期,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不断接到区县植保部门及部分生产园区技术人员的求助电话,反映生产棚室内蓟马肆虐,为害十分严重。调查发现,其对茄子、辣椒、黄瓜和西瓜等作物为害最厉害,茄子百株虫量最高可达1760头,辣椒、黄瓜和西瓜的花器上虫量最高可达27头/朵花。

  蓟马为害特点

  蓟马系小型昆虫,锉吸式口器。蓟马全生育阶段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蓟马的成虫活泼,善飞能跳,又能借风力传播。蓟马有趋嫩绿的习性,怕光。白天一般集中在叶背为害,阴雨天、傍晚可在叶面活动。蓟马一般进行孤雌生殖,偶尔进行两性生殖。蓟马的适宜生育环境温度因种类不同有所差异,最适宜发育温度瓜蓟马为24℃-30℃、葱蓟马为23℃-26℃,相对湿度为40%-70%,若温度达35℃以上,虫口则明显下降。

  近年来,在瓜果、蔬菜、棉花上蓟马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特别在保护地栽培的茄果类、瓜类等蔬菜作物上,大有“小虫”成大害的趋势。由于保护地栽培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并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灾害性为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因此,要重视蓟马防治,以免“小虫”成大害。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对蓟马的防治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是长期无节制、不规范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2010年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就是因为部分农户使用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防治蓟马引起的。为了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北京市植保站不断研究和引进新的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目前,北京市生物天敌队伍中又添了一名新成员——东亚小花蝽,并且实现了东亚小花蝽的商品化,为北京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东亚小花蝽是一种利用潜力巨大的天敌

  东亚小花蝽隶属半翅目,花蝽科,小花蝽属。小花蝽属是花蝽科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缨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以及叶螨的重要天敌。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就通过引进美洲小花蝽,成功地防治了黄瓜上的西花蓟马,目前,北美和欧洲的多家天敌公司均提供小花蝽产品用于防治蓟马。

  东亚小花蝽是我国北方地区蔬菜、果树以及棉田等多种农林经济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分布广泛,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分布;发生时间长,在北京地区从4月底到10月初均有发生;捕食范围广,对蓟马、蚜虫、叶螨、粉虱、叶蝉、鳞翅目昆虫卵和初孵幼虫等害虫均有很强的捕食作用,是一种利用潜力巨大的天敌。

  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市植保站已经掌握了东亚小花蝽的生物学特性,研制了室内规模化繁育的技术,建立了1条中试生产线,并在田间开展了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2015年,北京市天敌昆虫繁育基地已经开始规模化繁育东亚小花蝽,年繁育能力3000万头。

  东亚小花蝽防控蓟马应用技术

  ■采用蓝板监测田间蓟马发生情况,监测到有蓟马发生,虫口密度为1-2头/株时,释放东亚小花蝽进行防控。

  ■东亚小花蝽防控蓟马应用方法:温室内预防害虫发生时,按照0.5头/平方米的数量释放,14天后再释放一次;监测到每株1-2头蓟马时,按照1-2头/平方米的密度释放, 7天后再释放一次;害虫发生严重时,按照10头/平方米的密度释放。释放东亚小花蝽可以使用挂袋法或撒施法。将袋装产品悬挂于植株的茎、叶柄上,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灌入袋内;或者连同培养料一起直接撒施于植物叶片上,2天内不要进行灌溉,以利于洒落在地面的东亚小花蝽转移到植株上。

  东亚小花蝽示范与应用

  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联合昌平区植保植检站、顺义区植保植检站等部门,在茄子、辣椒、黄瓜和西瓜等多种作物上开展了东亚小花蝽防控蓟马效果评价,茄子上应用东亚小花蝽防控蓟马防效可达78%以上;辣椒、黄瓜和西瓜花器上的防效达70%以上。在获得良好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在昌平区和顺义区共11家基地开展了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防治蓟马试验示范。示范区面积为200亩,共释放东亚小花蝽10万头。 

  北京市植保站 孙贝贝 李金萍

  相关链接

  小花蝽家族成员

  小花蝽,为半翅目,花蝽科小花蝽属的一类昆虫。分布在北京、河南、湖北、上海等地区,是一类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天敌。小花蝽世界性广泛分布,已知80余种,中国已知11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花蝽的优势种除东亚小花蝽外,还有微小花蝽和南方小花蝽。

  微小花蝽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江西、安徽等。寄主昆虫有棉叶螨、棉蚜、棉蓟马、棉盲蝽、三点盲蝽、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棉小造桥虫、烟青虫等。在北方地区微小花蝽以雌成虫在树皮下越冬,翌年4月末开始活动,5月上旬开始产卵,全年发生4代。

  南方小花蝽为广捕性天敌,分布于湖北、江苏、上海、江西。可捕食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红铃虫卵和初孵幼虫、棉蚜、蓟马、棉叶蝉若虫和棉叶螨等。南方小花蝽以成虫在苕籽田、蚕豆田、蔬菜地、稻田株间夹缝和枯枝落叶内越冬,由于南方小花蝽寿命长,产卵期也长,故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