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2017-03-28 16:40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作者:

  发病症状

  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致茎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染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

  防治措施

  (1)选用抗青枯病品种。

  (2)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3)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或爱多收6000倍液,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改变微生物群落。还可每亩施石灰100~150kg,调节土壤pH值。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0.5L,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致茎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染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