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2016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及防治预报

2016-04-21 16:19来源:武隆县农技推广中心   作者:

  一、 发生趋势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性病害,全县马铃薯种植区历年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致使全田马铃薯成片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如防治不及时,一般可减产20%~30%,甚至造成绝收。

  为做好全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今年我县继续在长坝镇廖家嘴、巷口镇万家营和仙女山镇杨柳坝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全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工作。

  据我站对设在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测报点调查:低山点(巷口镇柏杨村大屋基组、长坝镇何家堡村廖家嘴组,海拔200~350米,下同)4月5日始见中心病株,始见期比去年晚20天,比历年晚56天。受4月5日至4月17日连续雨晴相间天气影响,4月11-19日在长坝镇何家村廖家嘴组鹿颈坡,巷口镇柏杨、城东、凤山等村普查,低山区马铃薯生育期已进入现蕾至初花期,病情扩展蔓延加快。该区平均病田率25%(比大发生的2014年同期值低10个百分点,下同),最高病田率达50%(比2014年同期值低50个百分点),平均病株率10.77%(比2014年同期低21.83个百分点),最高病株率87.4%(比2014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少数田块已经出现重症死苗凶兆,即将面临区域性流行风险;半山点(巷口镇广坪村广坪组、巷口镇万银村水井湾组,海拔850米,下同)4月15日始见中心病株,始见期比去年晚3天。4月19日在主产区巷口镇万银村、仙女山镇白果村调查,春薯生育进程陆续进入团稞至现蕾期,目前正处中心病株扩展期、病情稳中渐增阶段。病田率1~5%(比2014年同期低14~20个百分点),病株率0.27~5.8%(去年同期值0.24~5.01%,2014年同期值1.5~6.3%),其中感病品种(米拉、费乌瑞它等)和脱毒种薯(鄂薯5号、鄂薯8号)种植区已经多点发现中心病株(始见期比去年晚3天);高山点(仙女山镇荆竹村杨柳组,海拔1338米,下同)4月18日发现中心病株,始见期比去年早1天(2012年5月5日始见中心病株)。4月19日在仙女山镇荆竹、石梁子村,双河乡荞子、木根村普查,生育期刚进入齐苗至团稞期(与去年同期),不论是本地品种(如米拉、马尔科)还是脱毒种薯(如鄂薯3号、鄂薯5号、青薯9号、冀张薯12号),目前多点调查均未发现中心病株(而前年同期已相继发现中心病株)。

  截止4月19日,全年累计发生马铃薯晚疫病0.2万亩,占全县春薯种植面积的1.08%(比大发生的2014年同期少0.3万亩,降幅60%,比大发生的2012年同期持平;比中等偏重发生的2015年同期多0.15万亩,增幅3倍;比中等发生的2013年同期多0.1万亩,增幅50%)。

  从调查结果看:受今年前期冬暖春早、近期雨晴相伴天气影响,当前大面积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品种主要为本地常规种(如米拉、马尔科),脱毒种薯发病相对较轻(品试感病品种费乌瑞它除外)。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沿乌江、芙蓉江、木棕河、大溪河、石梁流域低山河谷地区,该区已经出现第1次流行峰,总的发生程度比去年同期偏重、与历年同期相当,略轻于大发生的1997、2012、2014年同期。

  当前,我县大面积春马铃薯正处团稞至蕾花期,低山区大部进入初花期。根据重庆市气象台预报:今年5~6月份全市大部地区较上年同期温度偏高、降雨偏多、高温日数增多、干旱等级偏轻,能够满足半高山常发区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和大面积流行条件。结合当前晚疫病发生实况、马铃薯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县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年份(4~5级),略重去年,重于常年。本地种薯重于脱毒种薯,常发区重于偶发区,半高山区重于低山区。预计发生面积12-15万亩次(占春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5~81%),比大发生的2014年减少2~3万亩。在感病品种较为集中的老病区存在着局部大发生的风险。

  二、防治适期

  由于今年我县春马铃薯主产区播种至出苗期普遍遇春早寒潮、雨晴相间等极端天气,出苗较参差,疫病发现晚,点面扩展快,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始盛期整体比历年提早5~7天,加快了晚疫病孢子的扩展蔓延和流行速度。经近期在全县马铃薯主产区开展大面积普查,目前除普遍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外,已在乌江流域早市马铃薯老品种(米拉)分散种植区多点发现“集中感染、四周扩散,局部死苗”现象。因此,应抓住危险生育期(初花期)开展统防统治。海拔500米以下地区4月下旬初至5月上旬初尽早抢晴普遍施药防治;海拔600~800米地区5月上旬初至5月中旬末抓紧防治;海拔1000米左右地区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初开始防治。

  三、防治方法

  以预防为主,采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办法。

  1、选用50%氟啶胺(福帅得)悬浮剂和2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使用,每隔5-7天喷雾一次,连续喷洒3~4次;

  2、选用25%甲霜·霜霉威可湿粉500倍液或65.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喷雾;

  3、选用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瑞凡)30~40毫升/亩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80~120克/亩或75%代森锰锌可湿粉(进富)80~100克/亩喷雾;

  4、选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金雷)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粉(克露)500倍液喷雾;

  5、选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60克/亩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700倍液喷雾。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