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大豆常见病害防治

2020-01-09 16:51来源:   作者:

三种大豆常见病害防治

1、地老虎的发生和防治

1.1 发病特征

地老虎对于大豆根茎危害较为严重, 在土层中的幼虫可以过冬, 在大豆幼苗期间, 地老虎幼虫会将根茎咬断, 致使大豆尚未出土就出现缺苗现象, 影响产量。大豆在生长中, 根茎木质化, 地老虎对支柱根茎啃食, 根茎部位出现损伤, 根茎吸水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最终导致大豆根茎缺水枯死。

1.2 生活习性

地老虎多数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阳面, 每年可以发生两次, 很多在秋天未来得及孵化的幼虫可以深入土层过冬, 尤其是在7~10cm厚的土层中, 地老虎幼虫数量较多。一般情况下, 在开春3月上旬左右, 过冬的幼虫开始活动, 在土层中逐渐化蛹,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发育成虫, 逐渐飞到其他地方繁殖, 每年的5、6月份即可产卵, 主要产卵地点在落叶、枯枝和植物叶片上。由于地老虎生长特性, 具有趋光性, 春季虫害最为严重。

1.3 防治措施

对于地老虎的防治, 应该做好前期的预测工作, 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 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黑光灯或是糖醋液诱蛾, 每天统计诱蛾数量, 数量最多的当天即为高峰期。对于幼虫的预测, 可以通过田间调查方式, 统计每平方米幼虫数量, 有针对性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 选择轮茬倒作方式, 前茬尽可能避免栽种玉米。在进入冬季前, 应该对土地进行充分的翻地整理, 从源头上消除过冬幼虫, 在春季做好田间除草工作, 可以有效破坏地老虎的生存、繁衍环境, 提升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 主要是采用化学进行虫害控制和杀灭, 常见的杀虫药剂有敌百虫、菊杀乳油和辛硫磷乳油等, 这些化学药剂在消灭地老虎幼虫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化学防治应该在地老虎幼虫期进行, 主要是由于这个期间的幼虫抗药性较差, 防治成本偏低。

2、苜蓿夜蛾的防治

2.1 发病特征

苜蓿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虫害, 在向日葵、甜菜和大豆等农作物中均有, 由于此种害虫的杂食性特点, 所以在幼虫期间会将叶片卷起来, 并在其中潜藏, 伴随幼虫的成长, 逐渐啃食叶肉, 促使叶片产生缺口和空洞, 对于大豆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2.2 生活习性

苜蓿夜蛾虫害每年可以发生两次, 幼虫同样可以化蛹过冬, 一般情况下, 在每年的9月幼虫长大, 在地下结茧产下幼虫, 化蛹过冬。第二年, 6月开始产卵, 一周后即可产下幼虫, 对于大豆的生长产生严重危害, 幼虫会卷叶, 潜伏其中, 并将卷叶作为食物啃食, 成虫后将会啃食殆尽。幼虫在每年的7月入土结茧产虫, 8月成虫后再次产卵。成虫趋光性特点突出, 幼虫在受惊后会逃跑, 大龄幼虫受惊则会从叶片上掉落。

2.3 防治方法

苜蓿夜蛾的防治方法同地老虎的防治方法相同, 采用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成虫, 也可以通过功夫乳油和天王星乳油喷雾消灭病虫害。在喷雾时需要选择好时机, 多数情况下是在幼虫3龄前进行,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幼虫抗药性, 提升防治效果。

3、红蜘蛛

3.1 发病特征

红蜘蛛幼虫多数集中在大豆叶片上的背面, 吸食叶片中的汁液, 叶片逐渐出现黄白斑点, 随后伴随虫害的严重, 叶片逐渐枯萎、卷缩。此种虫害对于大豆生长影响较大, 受害大豆植株矮小, 豆荚小, 产量低。

3.2 生活习性

大豆栽种中, 红蜘蛛作为常见虫害, 主要集中在大豆叶片背面, 多发生在每年的10月,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 过冬幼虫开始活动, 在车前草或是蒲公英上大肆繁殖, 在6、7月则转移到大豆上, 在大豆叶片背面开始成群集结, 危害大豆生长, 8月则开始逐渐减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6、7月遇到十分干旱的天气, 可能加剧红蜘蛛危害程度, 造成害虫的大肆繁衍, 需要予以高度注意。

3.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最为常见的方法, 主要目的是消灭过冬虫害, 从源头上避免害虫的繁殖, 将田间杂草清理干净, 并做好枯枝、落叶处理, 将翻地整理, 破坏害虫过冬环境。同时, 还要做好大豆植株的水肥管理, 确保植株可以正常生长, 提升产量。

生物防治, 红蜘蛛的天敌主要包括草蛉、横纹蓟马和瓢虫, 利用天敌间的相互克制, 消除害虫, 降低红蜘蛛对大豆生长的危害。

综上所述,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粮油作物之一, 对于常见的三种虫害防治而言, 需要充分做好翻地工作, 清理杂草和枯叶, 从源头上消除虫害, 也可以通过天敌和化学农药方式消灭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