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大造桥虫防治

2020-01-09 17:41来源:   作者:

黄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8—45mm,体色变异很大,有黄白、淡黄、淡褐、浅灰褐色,一般为浅灰褐色,翅上的横线和斑纹均为暗褐色,中室端具1斑纹,前翅亚基线和外横线锯齿状,其间为灰黄色,有的个体可见中横线及亚缘线,外缘中部附近具l斑块;后翅外横线锯齿状,其内侧灰黄色,有的个体可见中横线和亚缘线。雌成虫触角丝状,雄羽状,淡黄色。卵长椭圆形初产青绿色,渐变黄绿色,孵化前灰白色,表面有许多小粒状突起。幼虫体长38—49mm,黄绿色。头黄褐至褐绿色,头顶两侧各具1黑点。背线宽淡青至青绿色,亚背线灰绿至黑色,气门上线深绿色,气门线黄色杂有细黑纵线,气门下线至腹部末端,淡黄绿色;第3、4腹节上具黑褐色斑,气门黑色,围气门片淡黄色,胸足褐色,腹足2对生于第6、10腹节,黄绿色,端部黑色。蛹长14mm左右,深褐色有光泽,尾端尖,臀棘2根。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一年发生4—5代,以蛹于土中越冬。4—5月间羽化为或虫,各代成虫盛发期: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上旬,9月中下旬,有的年份11月上中旬可出现少量第5代成虫。第2—4代卵期5—8天,幼虫期18—20天,蛹期8—10天,完成1代需32—42天。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弱,趋光性强,羽化后2一3天产卵,多产在地面、土缝及草秆上,大发生时枝干、叶上都可产,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每雌可产1000一2000粒,越冬代仅200余粒。初孵幼虫可吐丝随风飘移传播扩散。10一11月以末代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此虫为间歇暴发性害虫,一般年份主要在棉花、豆类等农作物上发生。

防治方法

冬耕,消灭土中越冬蛹。诱杀成虫,从成虫始发期开始,用黑光灯诱杀。用青虫菌或杀螟杆菌(每克含100亿抱子)1000一1500倍液喷雾。一定要在幼虫3龄以前低龄期,进入暴食期前进行防治,当100株大豆有虫5头以上即需防治。可用下列药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8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一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50%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2%甲萘威粉剂2.5kg/亩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