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又称毛豆霜霉病,仅危害大豆,是大豆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大豆霜霉病怎么防治?
危害症状
大豆霜霉病侵害大豆的叶、荚和种子。叶片染病,先由下部叶片初现褪绿色小斑点,后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扩大后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发展为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田间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囊梗,严重时叶面病斑连接成片,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早衰,甚至整株枯死。豆荚和种子染病,仅在病荚内部和种子表面产生灰白色霉层,豆荚外部症状不太明显。
大豆霜霉病怎么防治
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Naum)Syd.&Gaum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孢子通过雨水反溅和气流传播至大豆上,引起初侵染,病菌在生长季节繁殖很快,在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进行再侵染,多次再侵染逐造成该病流行。播种带菌种子,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并随胚茎向生长点蔓延,形成系统侵染,而后新生代孢子借雨水反溅和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
病菌适宜温暖高湿的环境,最适发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5月中旬至6月。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5~10天。梅雨期长、雨量多的年份发病重,连作地、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颜色逐渐变成黄褐色
大豆霜霉病后期的叶背症状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采收种子。
②茬口轮作:提倡与非大豆类豆科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③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合理肥水,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品润干悬浮剂6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