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主要为害花穗,引起花腐。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灰黄色毛状物,上有点点黑霉。即病原菌子实体。开花期间遇有连阴雨或植地低洼易发病。
【病原】: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Curr.)Sacc.称漏斗笄霉,属接合菌门真菌。在PDA上菌丛初白色,后稍变黄色,茂盛。孢囊梗稍弯,无色;孢子囊球形,大小36~58微米,褐色,有疣状突起,囊轴圆锥形或球形,大小15~30微米,无色;内含孢囊孢子数十个,紫褐色,近纺锤形,正直,壁生线条纹,两端各具一束较长的纤毛,纤毛的长度相当于孢身长度的一倍多;分生孢子梗简单,顶端稍膨大,其上分枝顶端又膨大成泡囊,每个泡囊上聚生许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分枝顶端的泡囊皱缩成漏斗状,分生孢子紫褐色,壁光滑,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一端稍小,并具一突出的脐点,未见有性态的接合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豌豆的花和幼果,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棚室保护地栽植豌豆,遇有低温、高湿条件,或浇水后放风不及时或放风量不够及日照不足,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和流行。露地栽培的豌豆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结瓜期植株茂密程度,雨日的多少和雨量大小,阴雨连绵、田间积水等情况。生产上栽植过密,株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采用高畦栽培、合理浇水,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防止湿气滞留。最好采用搭架栽培法,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产量可提高一倍。(3)坐果后应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