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瓢虫

2016-10-08 15:46来源:   作者:

    学名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为害特点   成虫和幼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形成许多独特的不规则的半透明的细凹纹,有时也会将叶吃成空洞或仅留叶脉。严重时整株死亡。被害果实常开裂,内部组织僵硬且有苦味,产量和品质下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毫米,半球形,赤褐色,体表密生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凹陷,中央有一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成一个)。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和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卵长1.4毫米,纵立,鲜黄色,有纵纹。幼虫体长约9毫米,淡黄褐色,长椭圆状,背面隆起,各节具黑色枝刺。
蛹长约6毫米,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的蜕皮。
   发生规律  在华北1年发生2代,江南地区4代,以成虫群集越冬。一般于5月开始活动,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7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底8月初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8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的成虫自9月中旬开始寻求冬场所,10月上旬开始越冬。成虫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为活跃,午前多在叶背取食,下午4时后转向叶面取食。成虫、幼虫都有残食同种卵的习性。成虫假死性强,并可分泌黄色粘液。卵产于苗基部叶背,20~30粒靠近在
一起。越冬代每头雌虫可产卵400粒左右,第一代每头雌虫可产卵240粒左右。第一代卵期约6天,第二代约5天。幼虫夜间孵化,共4龄,2龄后分散为害。第一代幼虫历期约23天,第二代约15天。幼虫老熟后多在植株基部茎上或叶背化蛹,第一代的蛹期约5天,第二代约7天。温度25~30℃、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最适宜各虫态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杀成虫    利用成虫假死习性,用盆承接,拍打植株使之坠落。消灭植株残体、杂草等处的越冬虫源,人工摘除卵块,此虫产卵集中成群,颜色鲜艳,极易发现。
   ②药剂防治    要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时机施药,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或10%乙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或35%伏杀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0%丙溴磷乳油500倍液,或75%硫双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0%多噻烷乳油500倍液,或50%杀虫磺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2.5%贝塔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定虫隆乳油15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 2. 5 %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