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灰斑病

2016-10-08 15:52来源:   作者:

  豇豆灰斑病

  病原Corynespora cassiicola

  症状

  豇豆灰斑病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荚。发病初期多在叶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褪绿斑,后变成黄色至黄褐色,有些斑块扩展后可形成褐色至紫褐色轮纹斑,有的可融合成大斑,有的与豇豆红斑病混合为害,致叶片早落,别于豇豆轮纹病。

  发病规律

  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半年。此外,病菌还可产生厚垣孢子及菌核,度过不良环境。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新生的孢子进行再侵染。在生长季节,再侵染多次发生,使病害逐渐蔓延。病菌侵人后经几天潜育即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病,25~27℃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与非豆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加强温、湿度管埋,注意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可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克霉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 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