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枯萎病

2016-10-09 16:46来源:   作者:

  为害症状

  与黄瓜枯萎病基本相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子叶无光泽,暗绿色,子叶变黄,生长变缓或停止生长以至枯死。成株染病,植株一侧或基部叶片边缘变黄,随植株生长变黄的叶片不断增多,严重时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主蔓初现暗绿色纵纹,后发展为黄褐色纵裂,长几厘米至30厘米,纵剖病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有时病部溢出少量红褐色胶质物。 

  病原形态特征

  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 Owen.称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主要侵染西葫芦、南瓜、黄瓜等。瓜蔓上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镰刀形,无色透明,两端渐尖,顶细胞圆锥形,有时微呈钩状,基部倒圆锥截形有足细胞,具横隔0~3个或1~3个。大小,一个隔膜的12.5~32.5×3.75~6.25微米,两个隔膜的21.25~32.5×5.0~7.5微米,三个隔膜的27.5~45.0×5.5~10.0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多生于气生菌丝中,椭圆形至近梭形或卵形,无色透明,大小7.5~20.0×2.5~5.0微米。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呈绒毛状,淡青莲色;基物表面深牵牛紫色,培养基不变色。在米饭培养基上菌丝绒毛状,银白色。绿豆培养基上菌丝稀疏,银白至淡茧黄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萌发后先长芽管,从根部伤口或根冠细胞间隙侵入,地上部重复侵染主要靠灌溉水;地下部当年很少重复侵染。种子带菌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是无病区的初侵染源。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和有机肥中越冬,从伤口或根毛侵入及,种子带菌,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感病。秧苗老化、连作、有机肥不腐熟、偏施氮肥、土壤pH偏低或低洼积水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预防:

  A、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A、稀释倍数:奥-力克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 

  (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

  (4)嫁接防病。 

  (5)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云大禾富2000倍液浸种1小时,用40%甲醛l50倍液浸种1.5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70℃恒温灭菌72小时后再播种。 

  (6)加强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过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成瓜期多浇水,保持旺盛的长势。 

  (7)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农抗“120”1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公斤药液,每隔5-7天灌一次,连灌2-3次。必须掌握在发病初期,否则效果差。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