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子叶炭疽病

2016-10-09 17:05来源:   作者:

为害症状

  种子出土子叶尚未展开,在子叶边缘出现浅褐色半圆形至不规则形凹陷斑,湿度大时长出粉红色粘稠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原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盘聚生,初为埋生,红褐色,后突破表皮呈黑褐色,刚毛散生于分生孢子盘中,暗褐色,顶端色淡、略尖,基部膨大。长90~120微米,具2~3个横隔。分生孢子梗无色,圆筒状,单胞,大小20~25×2.5~3.0微米,分生孢子长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4~20×5.0~6.0微米。分生孢子萌发产生1~2根芽管,顶端生附着胞,附着胞暗色,近圆形,椭圆形至不整齐形,壁厚,大小5.5~8×5~5.5微米。有性态为Glomerella lagenarium(Pass.)Stev. 称瓜类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球形,大小约110微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通过人工培养或紫外线照射可以形成子囊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田间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孢子萌发适温22~27℃,病菌生长适温24℃,8℃以下,30℃以上即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

  (1)做到从无病株上留种,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缓慢,在土中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种子可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后播种,也可在播前置于56℃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2)地温高于10℃,北方棚室以4月上旬播种为宜,苗期20~30天,生长势强利于抗病。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必要时对苗床进行消毒,减少初侵染源。 

  (4)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除病灭虫,绑蔓、采收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5)塑料棚或温室采用烟雾法。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米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米1kg。 

  (6)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丰农可湿粉5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一10)水剂2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宝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