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蔓枯病

2016-10-10 12:08来源:   作者:

  黄瓜蔓枯病
  (1)主要症状   棚室栽培的冬茬或冬春茬黄瓜最易发病。多在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茎和叶片,茎发病时,发病部位多在节处,出现菱形或椭圆形病斑,上有油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展,有时可达几厘米长。病部变白,有时溢出琥珀色或透明的胶质物,发病后期病部变为黄褐色,并逐渐干缩,其上散生小黑点,最后病部纵裂呈乱麻状,引起蔓枯。叶部发病,病斑初期呈半圆形或自叶片边缘向内产生“V”字形病斑,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直径可达20~30毫米,偶有达到半个叶片,后期病斑淡褐色或黄褐色,隐约可见不明显轮纹,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易破碎。
  (1)病原   Mycosphaerella   melonis  (Pass.)   Chiu  et  Walker ,称甜瓜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 Ascochyta  citruHina    Smith,称西瓜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叶片病斑上的小黑点多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内生多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初时单胞后变双胞。茎蔓上病班小黑点有时为病菌子囊壳。子囊壳球形,黑色,内生有多个直或弯曲的无色透明的棍棒状子囊。子囊内有8个上胞大、下胞小的双胞子囊孢子子。
  (2)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附着
在棚室架材上越冬,种子能带菌传病。借助风雨传播,从植株伤口、气孔或水孔侵入。 病菌喜温暖和高湿条件,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病。茎基部发病与土壤水分有关,土壤湿度大或田间积水,易发病。保护地通风不良、种植过密、连作、植株脱肥、长势弱、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或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或肥料不足,均能加重病情。
  (3)防治措施
  ①种子消毒   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浸
后用清水冲洗,而后催芽、播种。
  ②加强管理  实行2~3年轮作;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注意放风排湿;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随之深翻;高畦定植,覆盖地膜,膜下浇水;发病初期要认真彻底清除病叶、病蔓;注意科学放风。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布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多硫胶悬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治2~3次。另外,对于发病初期在茎蔓基部或嫁接口出现的病斑,可用“920”稀释液(稀释倍数视含有效成分而定)涂抹,防效很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