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
病原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症状 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贮运期的瓜条也会发病。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淡褐色,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叶片上的病斑较多时,往往互相汇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穿孔,叶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在潮湿时有红色粘稠物溢出。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淡绿色圆形凹陷病斑,病斑近圆形,病斑中部有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在干燥情况下病斑处逐渐干裂并露出果肉。嫩瓜不易感病,病害多发生在大瓜或种瓜上。茎部受害,在节处产生不规则黄色病斑,略凹陷,有时流胶,严重时从病部折断。叶柄上形成长圆形病斑,稍凹陷,初呈水浸状,淡黄色,以后变成深褐色。病斑环茎或叶柄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即枯死。
发病条件 黄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体也可潜伏在种皮内越冬。冬季温室也为病原菌越冬提供了重要场所。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菌丝体和拟菌核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通过种子调运可造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未经消毒的种子播种后,病菌可直接侵染子叶,引发病害。寄主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和昆虫进行传播,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2~27℃,病菌生长适温24℃,8℃以下,30℃以上停止生长。发病最适温为24℃,潜育期3天。低温、高湿适合本病的发生,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60%,病势发展缓慢。气温在22~24℃,相对湿度95%以上,叶面有露珠时易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内光照不足,通风排湿不及时,均可诱发此病。
防治方祛
①选用抗病品种 津研系列品种、津杂1号、津杂2号、中农1101、中农5号、夏丰
1号、夏丰2号等比较抗炭疽病。
②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温汤浸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净后催芽。
③加强管理 实行高畦覆膜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喷施各种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随时清除栽培地的病株残体,减少菌源。要在无露水时进行农事操作,不可碰伤植株,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栽培黄瓜,上午温度控制在30~33℃,下午和晚上适当通风,把湿度降至70%以下,可抑制病害发生。
④药剂防治 可用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50%苯菌特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混杀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又名开普顿、Orthoc)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此外,OS-施特灵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调整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250克,7~10天熏1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克霉灵粉尘剂喷粉,每667平方米1千克,7~10天喷1次。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