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Mycosphaerella melonis,Ascochyta citrullina
症状 茎基部先呈油渍状,有胶状物,稍凹陷。不久呈灰白色,出现裂痕,胶状物干
燥变为赤褐色,病斑上出现无数个针头大小的黑粒 (饱子分生器)。节与节之间、叶柄及果
梗上也出现溃疡状褐色病斑,并有裂痕,病斑上形成无数小黑粒,叶柄易从病斑处折断。叶
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灰褐色大型病斑,病斑干燥易破裂,其上形成密集的小黑粒。
果实上首先出现油渍状小斑点,不久变为暗褐色,中央部位呈褐色枯死状,内部木栓化,病
斑上形成小黑粒。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飞散出饱子形成侵染源,育苗期间即可发病。
病菌借助风雨传播,从植株伤口、气孔或水孔侵入。 病菌喜温暖和高湿环境,20~25℃,
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病。茎基部发病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土壤湿度大或
田间积水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避免连作,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块栽培;防止过湿,
根附近的叶片要摘除,以便利于通风;及时清理病株茎叶,深埋或烧毁; 高畦栽培,覆盖
地膜,膜下浇水。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
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
50%多硫胶悬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
防治2~3次。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