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遇见人才公寓 浦东张江打通城乡发展道路

2019-10-28 11:25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走进浦东新区张江镇新丰村,有一栋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白墙红瓦的简约设计,占地一亩左右的独立小院内,一棵百年榉树郁郁葱葱,院外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秀美。小楼的大门口挂着一块蓝底白字的铭牌,“微创家园”四个字显示出,这里与其他村民住宅的不同。

乡村遇见人才公寓 浦东张江打通城乡发展道路

  这栋楼就是浦东首家乡村人才公寓,如今住着十几位来自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年轻员工。

  租赁住房供给缺口很大

  在农村地区建设人才公寓,这一大胆想法,来自于非常“接地气”的走访。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张江镇广泛走访、谈心交心,镇党委会同上海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张江集团与多家张江企业展开联合座谈,面对面收集问题,深入了解企业发展之需。

  真诚的提问,得到的是真实的诉求。在大调研反馈中,张江镇发现,人才诉求建议占比高达20%。许多重点企业反映,住房已成为制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棘手问题。由于居住成本的不断提高,很多高端人才在找工作前,都希望用人单位解决住宿问题。“张江过去是按照产业区的模板在规划建设,如今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从园区到城区,生活配套相对滞后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张江镇党委书记施引华说,根据走访统计,未来五年内,张江科学城每年租赁住房供给和需求约有5万套的缺口。而目前,张江城区内的人才公寓已经一房难求。“张江现有人才公寓5000余套,但排队申请居住的人超过2万人,申请一间人才公寓往往要等两年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创企业在张江的发展。”

  在张江租房不容易,但张江真的已经无房可租了吗?深入调研之后,第二个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在张江科学城周边,乡村宅基地房屋出租则基本上处于无序的流动状态,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非常低。从村民本身而言,良莠不齐的租客为房主带来了许多烦恼,更滋生了许多潜在的消防、治安、环境卫生脏乱等隐患,成为威胁农村和谐的一大现实问题。

  城乡的问题与矛盾,若能对接起来解决,也许就是一条崭新的融合之路。大调研后,张江镇开始思考,能否尝试租赁一批农民闲置的宅基地房屋,用来打造农村人才公寓“样板房”。没想到,这个想法刚一公布,就让许多农民动心。新丰村党总支书记季群说,首个人才公寓的主人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他们一听政府要在村里办人才公寓,就主动找到村委会,提出出租的想法。“很快,老夫妻两人就与镇里签订了15年的出租合约,自己则搬到位于川沙的另一套物业居住。乡村人才公寓就这样在我们村落地了。”

乡村遇见人才公寓 浦东张江打通城乡发展道路

  需求和供给均被激发

  微创医疗是张江乡村人才公寓第一个企业租户,如今他们已经向张江镇提出,要包租第二栋、第三栋甚至第四栋人才公寓,以满足年轻员工的居住需求。显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

  乡村人才公寓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价格优势是关键。出生于1996年的内蒙古小伙杨刚,是微创医疗的一名技术工程师。他说,自己如果在张江城区租房,单间房每月的租金要2000多元,这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而张江镇的乡村人才公寓的单间月租金只要1500元,公司对申请人还会有租房补贴,实际个人每月支付900元左右。

  更何况,在新丰村居住,并不耽误年轻人的工作与生活。经过改造后,人才公寓兼具居住、学习、休闲、娱乐等功能,一层和二层共分布着16间平均13平方米左右的独立房间。三楼是公共活动区域,有1间阅览室、2间休闲活动室,工作之余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打牌看书。人才公寓还备有1间共用厨房,1间洗衣房及多个停车位,公寓还提供门禁密码门锁、全方位24小时监控探头、电子围栏等智能化安全设施以及无线WiFi等。杨刚说,这里的居住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年轻白领的需求,而他自己最看重的,则是乡村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和满目的绿色。

乡村遇见人才公寓 浦东张江打通城乡发展道路

  需求被激发的同时,张江镇也一直在问计村民,盘活房源供给。近期,张江镇召开了多场新丰村金家宅村民座谈会,围绕乡村振兴讲形势、围绕社会治理讲优势,出台了村民奖励办法,鼓励村民支持乡村人才公寓建设。张江镇镇长王庆透露,目前,新丰村第二栋人才公寓已经启动装修,此外又与3户村民完成签约,正在洽谈5户,力争年内再签约10户左右。同时,张江镇还在探索农村闲置厂房转变为人才公寓的可行性,一旦此路走通,更多的人才公寓将出现在广大农村。

  打通城乡隔阂的一把钥匙

  “乡村人才公寓,看似是一栋房,实则是一座桥。”在张江镇镇长王庆看来,乡村人才公寓的开张,打通了城乡之间的发展道路。而要让这件好事惠及更多人群,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实,打通城乡的隔阂。

  听到乡村人才公寓,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偏远。事实上,新丰村毗邻外环,离张江科学城核心区有五六公里的距离。目前,村门口的孙桥一号公交线,每15分钟一班发往张江地铁站。对杨刚来说,坐公交上下班,单程需要40分钟左右,因此许多同住的小伙伴都买了电动车,这样上下班更加灵活自由。今后,杨刚还会拥有更多的交通出行选择。随着员工陆续入住,乡村人才公寓正在联系社会力量,计划开设共享班车。“从公司坐班车只要20分钟就能到家,这样就和住在城区没什么差别了。”杨刚说,他特别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除了交通问题,如何让年轻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上海农村,也是张江镇党委着力考虑的事情。离人才公寓百米之外,有一块“新丰绿地”,前不久,这里的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相继开张,年轻人喜欢的体育休闲活动,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开展。平时周末,绿地里还经常开展一些联谊活动,丰富年轻人的业余生活。

  “其实,农村也很需要新鲜血液的流入,很多老人平时子女都不在身边居住,相当孤单和寂寞,他们很希望和住在村里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接触。”王庆说,镇里正在考虑推出结对活动,为住在人才公寓的年轻人和村里老人搭建一个互助的平台。“平时,老人可以为年轻人收一下快递,下雨天收一收衣服。来不及做饭时,年轻人还能去老人家吃顿便饭。而年轻人则可以在业余时间多陪老人聊聊天,教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微信,如何上网购物。”在王庆看来,这种心灵的相通相融,比硬件更为重要,这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部分。“从某种意义来说,乡村人才公寓不仅解决了张江科学城人才居住的问题,它还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更要把这件事做好做实,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