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扶贫车间进小区

2019-10-28 11:32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上楼回家,下楼进厂。家与工厂之间只有一部电梯的距离。手指一按向上的箭头就可回家,按向下的箭头就可到达打工的扶贫车间。上和下,这就是搬进施甸县城安置小区后,部分易地扶贫搬迁户每天工作与生活的主要路线。

  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是施甸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施甸县针对贫困劳动力要照顾家庭或年龄偏大等无法外出就业的实际需求,采取“企业+车间(工厂)+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引导企业积极提供就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低、工时灵活的就业岗位,帮助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困难。

  今年4月30日,施甸县政府与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施甸县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第一扶贫车间。车间建在小区地下一层,占地2160平方米,主要从事耳机生产。目前,共建设耳机生产线12条,已培训上岗126人。

  把扶贫车间建在小区里,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

  邱云燕家是甸阳镇五福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要照顾家里的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只能靠她丈夫一人外出打工每月赚的3000多元维持,虽然家里的5亩田地种着玉米,但价格低,一年到头也挣不了什么钱。搬迁到县城安置小区以后,她丈夫依旧外出打工,孩子经小区工作人员联系,送进了小区附近的学校上学。她报名并通过培训后,到小区里的扶贫车间打工,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海瀚公司生产总监张成双告诉记者,扶贫车间的上下班时间很灵活,到接孩子、回家做饭的时间,工人就可以走,把家安顿好,还可以再来上班。公司还专门在车间的一个角落建立了儿童游乐区,实在丢不开,工人还可带着孩子来上班,大人在生产线上工作,孩子们则在游乐区里玩耍,让妈妈们打工看娃两不误。

  据了解,为了激励更多的企业建立扶贫车间,也为了增强更多贫困户就业脱贫的积极性,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施甸县财政给予企业一次性1000元的奖补。对技术骨干进行岗前培训,并稳定就业2个月以上的,县财政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补贴。同时,为了鼓励贫困户实现积极、稳定就业,对进入扶贫车间打工的贫困劳动力,前两个月县财政每人每天给予20元的补助。

  继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之后,衢州市雨洪公司、凯圣科技公司也相继入驻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吸纳75名贫困劳动力进入扶贫车间打工。

  就业需求在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到哪里。目前,除了县城安置小区外,施甸县还在姚关、万兴、木老元、何元等乡镇建起了6个这样走出家门就可打工的扶贫车间(工厂),共吸纳2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记者 王曼华 姜吉福)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