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乡村振兴,深耕全域统筹希望沃野

2019-11-01 17:52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青岛市即墨区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制度创新,不仅注重美丽乡村建设,更着眼激发乡村新动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产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缓缓铺展。

  产业兴旺,农民腰包鼓起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70岁的张公旦是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泊子村农民,自从他把自家三亩土地流转给润德家庭农场,感觉日子比以前如意多了。

  “每亩每年流转费用800元,一年就能收入2000多元,我又在农场打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张公旦说,每天在茶园打理花花草草,工作不累,心情还好。

  据了解,润德家庭农场共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茶叶,吸收当地中老年农户在农场工作,每人每年收入近万元,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难题,提高村民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的茶叶种植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即墨区因地制宜发展农特产业,规划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等8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现代种业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了瑞克斯旺等龙头企业17家。同时,推进灵山花香药谷、龙泉莲花山、鳌山卫梅香茶韵、移风店沽河七彩田园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农业产业质量不断提升。

  人才输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重要支撑。

  即墨区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即墨已发展农民合作社1720家,青岛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1家;发展家庭农场1839家,青岛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7家;发展青岛市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

  同时,启动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近年培训2万余人次,实施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入股带动成长的模式,积极扶持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万元,依托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1685人。

  如今,在即墨,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正转身为新型职业农民。

  “把地交给合作社托管,不仅不用出钱养地,挣的钱反而更多了,自己还能有时间打零工再挣一份。”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于兵初介绍说,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业种植全程托管服务,土地经营权归农户,农艺全程机械化和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由合作社负责。如此一来,不仅为农户降低了费用、增加了收益,而且增加了合作社农机作业数量和效益。

  为加快人才引育,增强发展动能,即墨还建设了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乡村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并组派19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安排121名机关干部开展联镇帮村工作,进驻10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带动农村更快更好发展。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入佳境 

  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民居、笔直修长的水杉树……漫步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上千棵水杉树笔直地矗立在村庄东西、南北主干道两侧,每棵高约20米,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该村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曾创即墨1000多个村庄中粮食亩产的第一名,也是第一个用自来水、第一个通电的村庄。

  目前,即墨区将省市示范村创建列入区级领导“三包三联”重点突破工作任务,创建1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青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镇7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名单。深入开展“绿满青岛美丽即墨”国土绿化行动,创建10个省级森林村居,2个省级森林乡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

  为实施全域整治,即墨坚持集中攻坚、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18处镇街52%的村庄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农村改厕20.3万座,并以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为试点,探索垃圾终端处理新模式。

  同时,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对重点区域优先安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定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8处,同步配套管网35公里,全部建成后总处理能力将增加6340吨/天,可覆盖全部镇驻地及周边113个村庄。

  “环境美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村民素质也就上来了。”鳌山卫街道鳌角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村新事简办的多了,讲排场的少了;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多了,邻里纠纷、游手好闲的少了;吃苦耐劳、实干兴业的多了。

  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即墨区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让美丽乡村更富吸引力。(即墨区委宣传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