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杂物要堆放整齐,房前屋后、过道胡同及空地要保持整洁,不乱搭乱建;空闲宅院要整洁有序,无残垣断壁,不要堆放垃圾和杂物。”“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相关规定;积极参与‘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争当文明户。”“喜事不大摆宴席,丧事不大操大办,不燃放烟花爆竹,饭菜一碗端。”……时至深秋,粮已入仓,麦已播种、萌芽。在乡村农事空闲期,冠县利用“村村响”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督导考核,全力实施以美化人居环境、创建文明村居、推动移风易俗、“厕所革命”为主的乡村文明行动综合整治。
近年来,冠县结合各乡镇(街道)的特点和差异,结合村庄环境资源,编制完成《冠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健全乡镇、村庄规划体系,聚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平清种增改”自主治理行动,让美丽乡村铺展新画卷,越来越多有“面子”更有“里子”的美丽乡村竞相涌现。
探索“村为主体”自主治理
“俺们村道路通过硬化,变得平坦开阔了,尤其是自己胡同硬化后,出行再也不泥泞不堪了,村里环境卫生也变好了,现在住在村里感觉和城里一样干净,别提有多高兴、多舒心了。”10月25日,在冠县崇文街道王庄子村,43岁的蒋境奎兴奋地说。
让“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进村入巷,冠县梯次推进开展“平清种增改”自主治理行动,围绕村庄空闲地平整,清理各类垃圾杂物,种植果树苗木等经济作物,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改变不良习惯、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提升村容村貌。对有条件的村庄,鼓励其积极发展致富产业,加强村庄建设,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美丽乡村。
走进清水镇后小庄村村民殷怀安的院子里,只见成排的樱桃树整整齐齐,令人赏心悦目。据了解,过去这里只是一块空闲宅基,而如今变成果树成行、整齐别致的生态小院。这些改变得益于后小庄村党支部以“庭院经济”作为突破口的“自主治理”:深入发动村民进行樱桃种植,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让村民足不出户实现增收创业。“以前空闲宅基堆放的都是杂物,或者种上几棵杨树,几年下来也没多少钱,现在庭院里种上樱桃树,从小苗到如今挂果丰收,今年有5000元的收入,以后也感觉越来越有盼头了。”殷怀安说,一直以来自己只能靠种植和在镇上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通过参与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拓宽了收入渠道,还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
无独有偶,万善乡发挥村集体的作用,结合村庄坑塘多的实际,进行清理、平整、夯实、打垄、种藕、蓄水等一连串的程序,盘活利用闲散坑塘养藕,鼓励各村庄根据各自情况“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或“种养结合”,做大做强“坑塘经济”,当年产生效益,每亩利润在4000元左右,藕池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来管理,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目前,万善乡清理坑塘100余亩,其中发展坑塘养藕50亩、鱼塘8亩,垃圾坑塘变身“荷花池”。10月中旬,冠县万善乡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命名为2019年度山东省森林乡镇。
特色农业项目助力产业化
“聊城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鲁西唯一一个汇源基地”“冠县首批农村集中供养中心”“股份树”“长寿村”……在冠县范寨镇戴里庄村,这些新词不时从群众嘴里蹦出来。戴里庄村党支部书记戴思月说,“这些词都是近两年出现的,但在老百姓那里却是老话,因为说的多了,新词自然就成了老话。”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冠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冠县范寨镇戴里庄是聊城市首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村,村集体经济、乡村面貌发生着历史性变化,是冠县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7月,冠县范寨镇戴里庄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被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列为2018年田园综合体建设省级试点项目。该项目为全省16个试点项目之一,是聊城市唯一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以“文脉龙源、励志小镇、花果田园、鲁西水乡”为发展理念和总体定位,遵循“三生三美”“三产融合”“三位一体”“实事求是”“四产统一”的原则,围绕将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可持续性强、投资回报率高、产业深度融合、新型现代农业、业态丰富、产业链一体运营”的新型田园综合体的总体发展目标,采取“产业+励志+体验+旅游”的形式,建设一系列景点,开发一系列产品,吸引返乡青年创业,吸引各方游客体验,形成“祈愿、风情、休憩、度假、品鉴”的乡村旅游示范区。项目第一期投资5600万元,山东一品齐鲁花卉苗木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投资2058万元,实现年产100万株蝴蝶兰的目标。“我们决心把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路径探索好、落实好、发展好,打造冠县田园综合体发展样板。”范寨镇镇长贾振斌说。
在冠县烟庄街道,投资3亿元的鲁望集团家庭农场项目已开工建设,鲁望家庭农场项目和玫瑰种植项目在309绕城段两侧区域集中实施。同时,他们还建设了4处千亩矮化苹果种植基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围绕产业振兴,冠县以范寨镇戴里庄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整合挖掘温氏畜牧、汇源基地、鲁西民居、民俗文化、灵芝小镇、纺织小镇、中华第一梨园及天沐温泉等各类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农业“新六产”产业,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农业“新六产”。目前,冠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各类涉农型龙头企业达112家,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3家,种粮大户达115户,家庭农场85家。
打好“组合拳”育好“领头雁”
“农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冠县加强组织振兴这个保障,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提高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标准,深入将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经过清理整治,废弃坑塘成了现在的4个藕池。藕池采用村民参与入股、合作社统一管理的方式,有了收益后按村集体股10%、土地股20%、管理股30%、投资股40%分红。”柳林镇大杨庄村,80后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凯介绍说。
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中,冠县打好“组合拳”育好“领头雁”。出台《关于从优秀退休干部、退伍士官和下岗职工党员中选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意见》,先后选拔67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带头人到基础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了能人带富、能人治村的良好发展格局。实施优秀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从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中选拔994名村级后备干部,建立后备人才库,明确专人帮带培养,实行动态管理,为“乡村振兴”蓄力。
之前,杨本凯在济南做生意,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积蓄,并在省城定居。一直想为给村庄发展做点贡献的他,放弃在城市的安逸生活,回到了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资金股东”的模式流转土地460亩,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带动70多户贫困户脱贫,解决200多人就业问题,不到三年时间里,使一个空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7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开展任职培训、集中轮训、技术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创新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机制,实行“定条件、定职责、定目标、定规矩、定报酬、定奖惩”的“六定”管理模式,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正规化管理。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督促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为民服务。建立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长效机制,公开推选69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和相应政治待遇,每年评选一次,优进劣退、动态管理,树立了“干好有前途、退职有保障”的鲜明导向。在各类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向村党组织书记倾斜,2018年星级党员评选中有21名村党支部书记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党员,占所有表彰对象的33%和22.7%;今年推荐23名村党支部书记、22个农村党支部作为全县“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真正让干得好的村党组织书记有地位、有实惠、有荣誉,充分调动和极大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冠县正在向着这一目标挺进。
热门资讯
HOT NEW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