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沃野展新颜——乾安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019-11-12 16:44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陶渊明笔下悠然闲适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井方大地徐徐展开。秋储冬藏,沃野绘丹青,好一派丰收景!庄稼院里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古香古色的民俗文化村,特色鲜明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别样景致。

  沃野千里共筑田园梦想。近年来,乾安县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全力下好下活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风景线。在乾安3616平方公里的希望田野上,谱写出新时代“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宏伟新篇。

  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52岁的敢字村村民王秀英现在有了一个“新身份”——农业产业工人,在村里的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博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做工,每天兜里都有“进账”。“年龄大了,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补贴家用,我真高兴。”王秀英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同记者说。

  从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位于乾安县赞字乡敢字村的乾安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气势恢宏地布局于沃野之间,增添了盎然生机,正日益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个集旅游观光度假、反季节蔬菜采摘、花卉观赏、有机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880万平方米,是乾安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重要项目之一。”该乡党委负责人说。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原来分散的种植现状,几年来,乾安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企业和农民签订完土地承包合同后,就有了“新身份”——农业产业工人,挣上“双份工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基。近年来,乾安县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深度探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抓流转、建基地、育龙头、活流通、延链条、创品牌、扩价值,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清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结构增效、农民增收有机结合的产业融合新路。

  “这是我们企业新安装的可溯性智能终端系统,有了这块大屏幕,园区内每一座大棚的农作物生长情况都会一目了然。种让百姓吃得起放心菜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和奋斗目标。”博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坤说,该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紧密合作,在吉林农业大学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示范园反季节果蔬种植基地已建成冬暖式日光温室300栋、拱棚4栋、玻璃连栋温室1栋,在建4000平方米玻璃连栋温室1栋、4000平方米育苗棚1栋、砖结构式大棚10栋、在建日光棚215栋,设施农业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用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直燃发电进行热电联产,所产生电量并入国家电网,其发电产生的余热一部分为县城区提供热力供应,一部分为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提供热能。生产过程中淘汰的藤秧、果叶等农业废弃物再次回收至电厂,燃烧剩下的草木灰渣进入生物质肥料厂,生产还田有机肥,形成‘农业废弃物—电、热—有机肥—农作物’的横向共生、纵向耦合的绿色循环链,对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吃干榨尽,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内生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卢坤说,产业融合示范园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核心,规划整合现代农业、清洁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科技研发等一、二、三产项目,以现代农业支持清洁工业,以清洁工业反哺现代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农业,以科研技术升级农业生产,最终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案毋庸置疑——让农民增收致富。

  以示范园为依托,辐射周边乡镇村屯,示范带动全县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2017年,敢字村175户村民将715公顷土地,按每年6000元/公顷价格全部流转给企业。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民土地入股等合作方式、利益联结模式,统一经营,农户种植大棚每栋获利基数为1.5万元,产量超过博瑞公司规定基数部分,农户可分红30%,几十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创业人员被聘进厂务工,靠天吃饭的农民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民”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

  共建共享——释放乡村振兴生态红利

  拓村路、筑龙脊、修栅栏、绘围墙……连日来,乾安县陶字村腰唐屯的乡亲们每天都在目睹家门口发生的变化。他们没想到随着乾安县委、县政府以“打造精品民俗文化特色村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的出台,自家住了半辈子的房子在不久的将来会摇身变成“客房”,民宿会变成景观,农村会变成景区……乡亲们也会在见证村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受益者。

  陶字村距离乾安县城3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村内水资源丰富,天然湖泡紧邻村口,水域面积大,有沙滩可利用,村口与湖泡间生长着大面积人工次生林。如何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乾安县给出了答案: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龙头”进行培育,以建设特色民俗村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乡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以“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为目标,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牢牢把握民宿“农的性质”“家的感觉”“乐的氛围”,持续完善交通、产业配套设施,提升民宿创意设计水平,精准对接市场,全力实践“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文化发展是乡村振兴之魂。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充分尊重乡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年初以来,乾安县携手腾讯政务旅游,编制《“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乾安民俗文化村规划方案》,规划打造以有字村“东北年俗文化”、推字村“辽金游牧文化”、陶字村腰唐屯“记忆乡愁”为核心的特色民俗文化村。

  “在特色民俗村,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四季采摘、水上乐园、垂钓长廊、创意市集、小羊认养、菜园分租、少年军校、沙滩运动场、冰上乐园等集‘吃’‘乐’‘玩’为一体的特色文娱活动,了解农业活动和农民生活,或者住一住农家小院……浓浓的‘乡村味道’,唤起久违的‘乡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说,“下一步,我们将借助乡村振兴的很多利好政策,围绕功能完善、业态延伸和转型升级等主题,通过政府推动、规划提升、产业扶贫、民宿打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这三个村庄逐步打造成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生态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地方民俗特色村,让老百姓体验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建设特色民俗村首先要打造美丽乡村。近年来,乾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垃圾、粪污、空间治理等难题,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河字村位于乾安县让字镇西北4公里处,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水泥路巷干净整洁,绿化美化整体划一,垃圾分类改水改厕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者到访时,正赶上乡亲们沿村路两侧栽植金叶榆,挖坑、扶苗、培土、浇灌……不多时,一排排整齐的树苗沐浴着阳光,迎风挺立。

  “我们村购置了卫生流动清运车、垃圾箱和垃圾桶,并配齐了专职人员,从农村垃圾治理入手,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为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村委会想出不少好招。党员带头入户包保,先进典型上门挂红牌。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村民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如今的河字村,百姓出门看的是花、赏的是景。”村党支部书记朱贵林说。

  小村巨变,在乾安县的广大乡村已随处可见。环境更好了,绿意更浓了,设施更完善了,越来越多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

  致力脱贫——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首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金秋时节,乾安县鳞字特色农业园区称字村村民王英喜上眉梢。“大树底下好乘凉。”王大力笑着说。按照乾安县古河道谷物加工有限公司“流转返租、提价收购”的方式,王英自家土地参与合作社流转,又拿出比流转土地金额少1000元的价格再次承包土地。待收获时节,王英家地里的谷子,公司会以比市场价多出0.4元/公斤的价格全部收购。靠着这棵大树,王英已于2018年实现脱贫。

  乾安县古河道谷物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企业。近年来,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壮大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靶向准、周期短、见效快的特色扶贫新路径。农民采取入股和土地流转方式,与公司联盟,人均可增收3000元,共带动村内700余农户共同发展,帮助18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找准产业坐标,做强产业支撑。称字村只是乾安县产业扶贫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年初以来,乾安县在坚持压茬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补齐农业全面发展短板,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位于乾安县西北部三县交界处的及平村正上演着产业帮扶带富一方百姓,军民融合促进脱贫攻坚的暖人情景。在武警吉林省总队对口援建的及平村君胜育肥羊养殖场内,短期育肥羊接近出栏期,十个月大的羊羔平均每只45公斤,市场销售价格可达千元。

  “羔羊短期育肥产业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速度快、饲草料回报率高等优势。总队领导经过详细调研发现及平村草场广袤、村民养殖经验丰富,养殖市场前景广阔,非常适合走科学化养殖实现脱贫道路。”武警吉林总队驻村干部刘思辰告诉记者,在投入424万元用于发展育肥羊养殖项目的同时,武警吉林总队还投入14.5万元用于开展党建、医疗、设施、文化、智力等扶贫项目,确保2019年底及平村如期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乾安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层层签订军令状,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因户制策、因人制宜、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菜单式产业、订单式项目和‘2+ 1+N’”“千名干部帮千家”产业扶贫行动扎实推进,着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升“造血”能力,补齐保障短板,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累计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12个,投入资金达7398.74万元。经过三年合力攻坚,全县退出贫困村21个、脱贫5767人。2019年计划退出贫困村4个、脱贫818人,实现全县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最终目标。

  提升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饮水质量、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能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全额救助政策全覆盖……

  美丽乡村、绿色产业、幸福农家、惬意生活,逐梦沃野,乾安乡村振兴“千军万马”的澎湃图景将更加精彩。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