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7月,随处可见的绿意装点着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山川大地。在这抹绿意中点缀着一抹黄色,这抹黄是民和县黄河、湟水河沿岸的3.2万亩的冬小麦全面开镰收割后留下的麦茬,抑或是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的身影……
7月5日,走进川口镇东垣村种粮户杨吉焕家的地头,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杨吉焕一边叮嘱收麦师傅把麦茬割低点,一边张罗着联系隔壁种粮户让已经到地头上的收割机把他家粮食也收割了。
还没等杨吉焕张罗好隔壁种粮户收麦的事宜,不到五分钟时间他家8分地的冬小麦已全部收割完了。
“这也太快了,师傅等一下,我马上去开车装粮食。”杨吉焕一边在田埂上奔跑,一边对收割机的速度赞不绝口。不一会儿功夫,杨吉焕开着手扶拖拉机,带着帮手就来到了地头。收割师傅一键按下,将已经筛滤干净的麦子全部落入到车舱里。
掉头、转弯、将翻斗升起来,8分地里的小麦全部平躺在自家小院门口,开始接受“日光浴”。
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杨吉焕就结束了“农忙”。“今年冬小麦产量好,我家的8分地能有800多斤粮食,自家的口粮够了。”杨吉焕兴奋地说道。
他的兴奋源自于近年来民和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粮食产量逐年递增。也来自于机械化的收割让曾经的镰刀收割、摞麦垛、碾场成为给孩子忆苦思甜的教育“蓝本”。
而在马场垣乡团结村王海云的家门口,已经晒了两天“日光浴”的麦子,颗粒饱满,正在王海云扒犁的拨动中翻滚着身体。据王海云介绍,他家冬小麦是在去年寒露节气前后播种的,2亩地预计产量有2100斤,已经以一斤1.4元的价格被收购了。
“现在党和政府对农业扶持政策好,力度大,今年的小麦长势喜人,产量高,过两天再在地里种点大白菜,又是一笔收入,让我们农户种粮的信心倍增。”王海云说道。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