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文件: 农办议〔2017〕85号.CEB |
翟虎渠代表:
您和胡明等45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设立“国家丰收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农业正在从衣食农业向经济农业转变;随着新型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农业农村资源将成为稀缺资源;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层次的升级,人们对优质、绿色、营养和品牌农产品需求大幅度增加。各地在发展农业经济功能的同时,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彰显农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和促进基层村民自治的政治功能。在此背景下,设立“国家丰收节”,放大农业的文化溢价、生态溢价和多功能溢价,实现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并举的时机基本成熟。
一、设立“国家丰收节”具有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先,国以农为安。设立“国家丰收节”,通过举办农事节庆活动,让城乡居民在享受收获乐趣的同时,培育重农兴农思想,记住古老乡愁,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增加对农业的认知、增强对农村的关注、增大对农民的关爱,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设立“国家丰收节”有利于厚植重农氛围,提升“三农”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不能有丝毫动摇。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拥有13亿人口,9亿农村人口,农业现代化的扎实推进,创造了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人口的奇迹。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原料的重要来源,农民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丰富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农村为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随着社会加速转型,面对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大量转移就业、农村日渐凋落的现状,人们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逐渐淡化、对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关注逐渐淡漠。此时设立“国家丰收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农业农民农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和作用,能够有效厚植全社会重农崇农的氛围,提高认识、不忘本源,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二是设立“国家丰收节”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要内容。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百姓的生计,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由此形成了灿烂厚重、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农耕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推陈出新。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充分汲取传统农耕文化的优秀成果。设立“国家丰收节”,通过农事节庆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展示农业生产过程蕴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时、循环利用等理念,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设立“国家丰收节”有利于展示发展成果、增强发展信心。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菜篮子”“果盘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6%,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休闲农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农业为整个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此时设立“国家丰收节”,展示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成果,对于增强国民信心,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设立“国家丰收节”有利于展销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具特色的粮棉油薯、果蔬茶菌、肉禽蛋奶、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但因大市场与小农户、大消费与小商贩的矛盾,造成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互联互通性差。设立“国家丰收节”,在办节期间举办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是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流通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展销推介农产品,发展集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于一体的高端展会,不仅为各地区之间、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国内企业和国际客商之间、农民与市民之间架起了桥梁和纽带,搭建了多方位交流的平台,而且可以通过终端需求市场的倒逼,促进农产品供给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的重组,对稳定农产品价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农业丰收与农民增收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五是设立“国家丰收节”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近年来,各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城乡居民“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鼓励农民依托农村良好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村的发展空间。设立“国家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举办全国性庆典,不仅可以让城乡居民游“绿水青山”、寻“快乐老家”、忆“游子乡愁”,而且在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动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立“国家丰收节”时机基本成熟
近年来,农业部顺应城乡居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指导各地根据农时季节、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理念,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事节庆,吸引城乡居民广泛参与,达到了传承农耕文明、展示发展成果、促进产品交易等效果,为设立“国家丰收节”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设立“国家丰收节”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基础设施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机械装备能力、流通加工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农”工作呈现出农业生产稳、农民收入稳,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稳步前进、农村改革大步迈进,农业结构和农产品质量加快调优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发挥了稳定后方的“压舱石”作用。这为展示发展成果、举行庆祝仪式,举办“国家丰收节”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是各地在举办农事节庆方面有很好的探索实践。近年来,农业部根据季节特点和小长假时点分布,围绕“春节到农家过大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四个主题,指导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特色各异、主题鲜明的农事节庆活动,基本形成了春观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过年等系列主题节庆活动,在全国涌现了一批知名的油菜花节、桃花节、梨花节、草莓采摘节、蓝莓采摘节、柑橘采摘节、西瓜采摘节等节庆品牌。同时,指导北京、南京等地以“农味”为基本元素,以新奇特品种栽培、园艺景观、科普展示、农事互动、农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为主要形式,举办农业嘉年华,搭建市民走进农村、了解农业、关注农民的平台,让市民“观农业盛典、享花样年华”,共享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举办的农事节庆活动超过1500个。各地的创新实践,积累了举办农事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这些节庆不仅展现了农业的美化功能、文化功能、养生功能、休闲功能和体验功能等,满足了城乡居民参与农事体验、享受农耕乐趣、品味农业情调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是城乡居民对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有热切的盼望期待。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形成度假旅游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并呈多元化趋势。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呈井喷式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以及2.5天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休闲将会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田园梦想,为举行庆祝仪式,举办“国家丰收节”奠定了市场需求。
三、农业部将积极申请设立“国家丰收节”
“国家丰收节”,属于全国性的重大庆典活动,它的设立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需要由国务院研究审批。下一步,农业部将以你们的建议为基础,参考有关国家地区农业(农民)主题节日举办情况,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就设立“国家丰收节”的作用意义、包含内容、举办形式、举办时间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农业、文化、历史、民俗等领域专家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形成设立“国家丰收节”的建议,提请国务院审批。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我部工作。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010-59192754
农业部
2017年7月16日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