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牧厅关于2018年全省种植业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

2018-02-11 17:24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作者:未知


甘肃省农牧厅文件


甘农牧发〔2018〕41号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2018年全省种植业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


各市、州农牧(农业、农林)局(委),省农垦集团公司,山丹马场:
    2018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定粮食生产,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力推进创新驱动,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全省种植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提升粮食产能
    要把稳定粮食产量作为前提,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根本。狠抓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靠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加快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优先选择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区域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陇东等小麦主产区面积,重点发展优质小麦,确保夏粮总产稳定在250万吨左右。巩固提升秋粮优势产区生产水平,提高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关键增产技术应用水平,力争秋粮产量稳定在750万吨以上,重点是抓好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500万亩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适当调减天水、陇南条锈病核心越夏区、中部浅山干旱区等非优势区小麦面积,结合“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要求,继续适当调减河西和沿黄灌区水地籽粒玉米。重视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升粮食生产水平。要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配套优良品种、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技术和措施,着力提高单产水平。重视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机种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生产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2018年全省粮食面积要稳定在4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二、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注重提升发展质量
    各地要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调优品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调优区域结构,在巩固主产区的同时,重点打造特色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蔬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作物。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用菌、黄花菜、白瓜籽、百合、优质小杂粮等地方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促进农牧结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重点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冬春季设施生产,提高精细蔬菜比重,力争今年优质蔬菜面积达到9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79万亩;加快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推广矮砧密植现代建园模式,加快老果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园,优质水果面积达到75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达到520万亩;积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道地药材种植,争取道地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20万亩左右;继续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强化种薯质量监管,提升脱毒种薯全覆盖质量水平,争取优质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一)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等目标要求和安排部署,打造安全、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体系,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38%以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聚焦重点,聚合资源,聚集力量,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更高层次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总结一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科学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因地制宜落实各项关键技术。加强农企合作,共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强化监督考核,结合延伸绩效管理,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考核指标,推进工作落实。
    (二)积极推进轮作休耕试点。9个试点县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体系,确保20万亩休耕任务全面落实,取得实效。省上将积极争取国家给我省扩大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推行老任务老办法,新任务新办法,原有试点继续实行,新增加的任务实行申报制度,选择一批重点县(市)开展整建制推进。各地要充分利用全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取得的成效,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主动探索和参与耕地轮作休耕,种地养地结合,实现“藏粮于地”。
    (三)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突出果菜茶等用肥、用药量大的作物,突出优势产区、核心产区和品牌基地,重点在全省选择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重点县市开展整建制试点,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组织专家分区域、分品种制定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施肥管理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
    (四)切实加强农药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推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格落实按标签标注用药和安全间隔期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科学合理采取临时用药措施,最大限度缓解小宗作物用药短缺问题。深入开展以农药残留监控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民使用化肥、农药提供指导和服务。
    (五)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中东欧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河西五市农业部门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戈壁农业建设进度,引进一批大型企业入驻戈壁农业建设基地,加快建设规模化产业园区、工厂化种苗繁育场、有机基质标准化加工厂、冷链物流和市场营销体系、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7-2018年度6万亩新建任务,新建戈壁设施农业要尽快投入生产,确保及时发挥效益。
    (六)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将种植业作为畜禽粪污的“消纳池”,促进地力培肥和环境友好。推进产加销结合,依托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发展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采后处理、冷链物流,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农旅结合,在水果、茶叶、油菜等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发展水果采摘、茶园体验、油菜观光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
    四、突出抓好重点工作,注重转变发展方式
    (一)全力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在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实施1500万亩旱作农业,重点做好650万亩顶凌覆膜工作。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力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结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推进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机制节水,加快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着力构建节水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创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河西和沿黄灌区要重点抓好农业部1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
    (二)着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力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0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100万亩以上,集成推广深松耕技术450万亩以上。健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加密布设监测网点,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认真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加强耕地退化污染区域和轮作休耕区域的耕地质量监测,探索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信息系统。
    (三)深入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整建制、整区域、整流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要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拓展创建内涵,健全运行机制,扩大示范效应,引领绿色发展。重点要提升质量,确保关键技术、优良品种普及推广,示范带动更大面积增产增效。严格监督管理,实行主体申报制、考核验收制和竞争淘汰制,开展县际间交叉督导。
    (四)全力做好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及时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强化监测预警,做好条锈病、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强化责任落实,推进依法监管,构建联防联控、综合治理机制,坚决遏制重大植物疫情传播蔓延。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力争全省专业化防治组织达到1000个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36%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6%。
    (五)提升马铃薯主食开发水平。加大适宜马铃薯主食加工的专用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大西洋、陇薯7号、夏波蒂、克星1号、新大坪等专用品种。优化产品工艺,完善马铃薯主食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着力拓展主食产品市场,加快马铃薯主食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食堂,开辟消费渠道,壮大消费群体。
    (六)推进全省种业稳定发展。全面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加快推进国家级玉米“四化”示范制种基地和南繁基地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尽快启动区域良繁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基地项目,改善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育繁推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重点打造河西种业集群。全面深化种业权益改革,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种业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全省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稳定在13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4.7亿公斤以上。
    五、强化农情调度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要继续加强农情信息调度工作,按照《甘肃省农情调度月历》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调度月历表。要根据农时季节和种植业工作进度,按月及时上报文字信息材料。加强部列农情信息基点县和作物田间定点调查县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固定调查人员,维护好监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报送各种调查信息,更好地指导种植业生产。要坚持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强化灾害预测预警,搞好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规范农业救灾资金使用,确保救灾资金全部用于恢复农业生产补助,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附表:2018年全省种植业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甘肃省农牧厅2018年2月1日


  甘肃省农牧厅办公室    

2018年2月1日印发


共印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