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8-03-21 18:10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作者:未知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农委,畜牧、农经、果业局(中心),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事业单位:

     现将《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确保2018年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山西省农业厅
2018年3月20日

 

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培育农业增长新动能,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努力走出具有山西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全省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做出应有贡献。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部署, 推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抓好1市5县30个有机旱作农业典型示范创建。年中召开旱作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

(二)加快发展城郊农业。调整优化城郊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高端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鲜活农产品物流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城郊绿色生态农业。以结构调整、产业融合、科技创新、质量标准、品牌建设“五示范”为重点,推动太原晋源区、大同南郊区、长治潞城市、运城盐湖区、吕梁孝义市5个示范区建设,打造1-2个省级城郊农业示范区。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引导调减市县城郊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扶持建设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观光采摘园、高端民宿聚集区等。

(三)全方位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围绕汾河谷地、上党盆地、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和城郊农业六大区域布局,突出优势杂粮、旱作农业、功能食品三大特色,着力在区域化布局、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标准化生产四个方面,全力培育打造杂粮、畜牧、蔬菜、果业、中药材、酿造六大产业集群。

1.着力打造杂粮产业集群。吕梁山、太行山与晋西北冷凉地区,重点建设30个优质杂粮基地。依托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富硒小米、加工用燕麦、降糖苦荞、多抗性富含花青素甜糯玉米四大功能农产品生产基地,研发5-10个杂粮功能食品,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开发。支持长治建设太行有机小米特优区,扎实推进静乐杂粮、岚县马铃薯等产业园创建。

2.着力打造畜牧产业集群。根据雁门关草食畜、晋东南生猪、中南部家禽的区域布局,9月底前完成全省畜牧业特色优势区划定任务。支持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在全省布局建设一批种畜禽场、饲料厂和畜产品加工厂,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形成50个养殖大县。加快晋岚绒山羊、怀仁羔羊等产业园建设,力争再创建10个国家标准化示范牧场。

3.着力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加快设施蔬菜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2万亩产能落后的老旧棚体,新建1万亩标准化温室大棚。开发15万亩特色露地蔬菜,创建40个蔬菜标准园。推进新绛和长子蔬菜、大同黄花菜、广灵食用菌等产业园建设。

4.着力打造水果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果业“三品”提升行动,改良果树品种、改进果实品质、创建果品品牌。推广应用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等10项技术,创建30个水果标准园,全省优果率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支持运城苹果、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推进果业三产融合发展。

5.着力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太行山、恒山、太岳山、晋南边山丘陵区四大中药材区域布局,发展黄芪、党参、连翘、远志、黄芩等道地中药材,创建20个中药材标准园,带动全省新发展4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基地。重点支持长治上党中药材国家级特优区建设,推进平顺、陵川、黎城中药材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打造上党中药材、恒山黄芪、潞党参等知名晋药品牌。大力开发以黄芪、党参和连翘叶等为主的药食同源产品。

6.着力打造酿造产业集群。健全政策体系,出台扶持办法,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优势企业依托优势品牌进行整合,打造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酒业、醋业等产业化联合体。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优先支持利益联结紧密、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推动骨干企业进入主板以上资本市场”。

(四)深入推进特优区和产业园创建。做好第一批国家特优区和产业园创建认定工作,争取再创建2-3个国家级特优区和产业园。开展第二批省级特优区和产业园创建,每市再申报创建1-2个产业园。

(五)抓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1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铺开21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力争年底完成80%的划定任务。忻府、屯留、寿阳、洪洞、永济5个试点县(市、区)上半年完成划定任务。

二、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推进实施农业部“农业质量年”为契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导向,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方案,全力落实好“农业质量年”各项行动。

(一)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大地方标准制修订力度,2018年新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60项。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力争获证产品数量增长10%以上,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4%以上。积极推进“三园一场”标准化示范创建,以点带面,带动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加快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实现“一村一员”全覆盖。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乱宰及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等行为。升级完善省级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在31个县620个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追溯试点。加快市县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省、市、县并延伸至生产经营主体的追溯网络。

(三)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管理办法。全力做好第二批6个国家级、10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遴选开展第三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继续扶持临猗、平陆、吉县等20个国家级和清徐、广灵、左云等1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再创建 3个国家级和 5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

(四)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山西小米”“山西陈醋”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新培育1-2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再推选2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组织开展山西特色农产品巡展推介,筹备举办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活动,扩大我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着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忻州打造“中国杂粮之都”,积极推动国家级忻州杂粮产地交易中心挂牌。打造

10个省级田头市场示范点。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建设。

三、坚持融合富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按照“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融合一二三产”的思路,拓展农业功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政府协调与长效帮扶、企业家培训工作机制,搭建招商引资、政证银企合作、科企对接平台,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开发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化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培育功能食品龙头企业,重点在研发功能、休闲、养生、保健高端系列产品方面取得突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40亿元以上。

(二)实施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以省市县三级联创和以奖促治为抓手,重点打造100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试点创建20个地域特色文化与乡风文明相结合的美丽宜居乡村,启动20个美丽宜居乡村集中连片创建区。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命名挂牌行动,9月底前,全省命名各级示范村1000个。试点建设100个农村公共浴室,引导农民文明生活方式转变。

(三)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全省建设100个“山西农家示范户”和50个“山西省精品采摘园”、创建30个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争创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支持每市创建5个农家乐聚集村。

(四)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建制推进太原、阳泉和运城3个市及大同县、阳高县等13个县,建设“益农信息社”7000个,力争2018年覆盖全省30%的行政村。启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完善数据信息采集监测体系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省级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在特优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中,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五)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职业经理人和农民技能提升四个计划,启动技能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水平评价认定试点工作,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提质创优”工程,支持300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创建5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启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带动工程,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研究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索具体操作办法,示范创建一批组织联系紧密、产业深度融合、带农作用突出的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六)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大力实施贫困村产业扶贫提升工程,重点指导静乐、永和、大宁、天镇、广灵等10个深度贫困县培育脱贫主导产业,培育5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继续实施“8311”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脱贫项目。以贫困地区合作社为重点,开展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化建设,力争60%的贫困村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组织开展好企业与项目对接工作,密切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优先安排贫困村两委干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农民参加各类产业培训。总结产业脱贫范例,开展现场观摩。

四、坚持绿色导向,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

(一)抓好化肥农药减量。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减肥示范行动,实施化肥减量“四替代”措施,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药减量措施,全省化肥使用量增幅降到0.4%以下、农药使用量增幅控制在2%以内。

(二)抓好畜禽粪污治理。聚焦生猪、肉牛、奶牛养殖大县,支持1000个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示范带动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0%。在散养密集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试点。继续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000万亩次。积极推进神池、怀仁2个农膜回收利用试点,试点区农膜回收率达到60%。

五、高标准推进三大省级战略,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高标准推进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4月底前分别制定三大省级战略2018年行动计划。

(一)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两大任务,推动农谷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设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引进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产学研融合、城乡融合、产业化智能化融合。围绕功能布局、产业承载、公共服务,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一城三园五区”建设机制,推进农谷、大学城、农科院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农谷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示范引领全省乡村振兴。筹办好山西农谷“三农”改革论坛。

(二)高标准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围绕把雁门关区域打造成为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样板区目标,做强以草牧业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强草食畜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积极推广畜牧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朔同地区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发展50个草畜一体化示范牧场。扩大粮改饲试点,支持朔州、大同再建15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大同肉业和果蔬、朔州奶牛和肉羊、吕梁肉牛等产业集聚区建设。

(三)高标准建设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加快推进水果出口产业园区、水果贮藏、初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果品及优质农产品出口检疫检验和专业化综合服务体系,办好第三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建成20个出口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区,新培育10个出口水果企业或合作社。把运城、临汾打造成全国重要果品生产出口基地。

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全面稳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制约瓶颈,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

(一)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对标中央精神,对标国内先进,从我省实际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省市县三级同步启动,配合发改部门做好5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任务分工高质量编制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体制机制创新“5+1”专项规划。6月底前,完成5年总规划编制工作。9月底前,完成6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扎实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完善工作,在完成剩余村确权的基础上,6月和7月底前分别完成登记颁证和市级检查验收工作,11月底前建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确权成果运用。落实和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严格保护“三权”权能。在上位法修改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我省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衔接落实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抓好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试点探索,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14个国家和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抓好推进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资产规范管理,发展集体经济,10月底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全省全面推开清产核资工作,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制定出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意见,开展试点,推进多要素多形式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

(四)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围绕省委农垦改革实施意见,各市要加快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妥善解决人员安置、资产债务移交等问题。进一步加快农垦国有土地确权发证,抓紧落实地方和农场工作经费,加快权籍调查,加强纠纷调处,基本完成确权登记发证任务。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五)创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在长治、临汾、运城6个县开展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绿色先进实用技术推广。

(六)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宽投入渠道,突出支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加快建立农业资金、项目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研究和实施一批重大行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和工商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贴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省级将开展特色产业政策性保险奖补试点,调动市县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增品。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水平

适应农业农村新情况新变化,加快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一)提升农业系统干部队伍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 “三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继续弘扬农业系统务实担当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全省农业系统政令畅通,奋力书写新时代山西“三农”工作新篇章。

(二)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农业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和检验干部,完善干部选用机制,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大规模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全面增强工作本领和服务能力。发挥干部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引导干部和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

(三)推进农业依法行政。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深化农业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加快《山西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进程。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推进“绿剑护农”行动,切实提升法治保障能力。抓好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保密、信访、维稳等工作。

(四)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办法及细则,继续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深入践行“五倡导五反对”。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聚焦资金分配、招标投标、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零容忍,惩

治“微腐败”,继续深化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yingjiead#gmail.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