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8日电(经济分析师张健、李连敏)发展产业是扶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碧桂园集团广西区域立足帮扶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依托企业优势产业力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把地方优势资源转化商品,将企业多业态经营优势产生的需求转换为订单,构建了扶贫产业稳定的要素投入、运营管理、产品销售的模式,实现企业与贫困户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
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钱又可顾家
黄美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祥周镇布兵村村民,因丈夫患有疾病,不具备劳动力,没有稳定的收入,加之医疗开支较多,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7月,碧桂园田东县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在布兵村开始实施,自苗木基地进场开始,黄美效就一直在基地务工,月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黄美效说:“这份工作在我能力范围之内,一年四季我都可以在基地干活,由于家距离苗木基地只有几百米,工作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这份收入使我的家庭条件明显改善。”
据碧桂园集团广西区域扶贫经理毛雁介绍,碧桂园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全国工商联发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号召,2016年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开展苗木产业和技能培训精准扶贫项目,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2018年5月份,碧桂园决定把扶贫提到双主业高度,在全国选定9省14县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其中,田东县是碧桂园全面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7月份碧桂园决定在田东县祥周镇布兵村流转325亩土地,实施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
碧桂园集团广西区域工作人员黄保强介绍说,苗木基地于2018年10月份开始出苗,截至目前共出苗318批,销售总金额1004.77万元。从2018年7月项目启动以来,碧桂园集团已支付工人工资150万多元,户均增收约3.75万元,最高增收4.5万元,每天有40多名劳动力在基地务工,其中有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构建“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确保扶贫实效
如何避免产业扶贫中普遍存在的与市场对接不够、辐射带动能力弱等问题?碧桂园田东县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采取“市场主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企业帮扶、政府支持”的运作方式,借鉴碧桂园广东英德市树山村“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成功经验,构建“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扶贫模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产业扶贫经营模式。
黄保强介绍,在项目建设中,碧桂园提供种苗资金、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及苗木销售渠道,并在当地注册成立农业公司,负责日常苗木管理、账务处理、经营销售、人员培养等;村集体集约土地并以土地入股,宣传发动村民参与,组织村民承包种植,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固定分红;建档立卡户承包土地种植,每户两亩,获得全部的种植利润,每年约3万元。田东县政府整合415万多元涉农资金入股,深圳市入股财政帮扶资金200万元,分给61个村集体执股,投入到苗木产业扶贫项目,碧桂园以每年本金的10%进行固定分红。
此外,碧桂园还积极引导、扶持当地的建档立卡户通过分散种植、农场务工、贷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该模式以贫困户增收为核心,各种生产要素积极参与、协同发力,为贫困户打造无门槛参与、收入稳定可期、致富不离乡的生产经营环境。从当前苗木基地的运营情况看,项目“造血”能力强,群众参与热情高,有效解决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难题,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的责任感,消除部分农户“等靠要”思想,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
依托碧桂园多业态经营优势,将需求转化为订单,确保产品销售畅通
扶贫产业的产品销售情况直接关系项目扶贫成效。碧桂园利用集团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将需求转换为订单。
据毛雁介绍,碧桂园在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上不仅承担资金提供方、前期项目搭建方的角色,还是后期的采购主体。集团每年推出大量的楼盘项目,在园林绿化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大量需求,直接采购苗木基地和附近种植户的苗木花卉,不仅解决了集团房地产项目的绿化问题,也为苗木基地找到了长期可持续的销售渠道。
黄保强表示,按照企业规划,碧桂园田东县苗木产业项目立足于产业扶贫,放眼于产业兴旺,随着扶贫项目逐渐成熟,苗木的种植地域将不再局限于布兵村,而是扩大到整个祥周镇每家每户的庭前院后。苗木的销售也不再依靠碧桂园集团,而是沿着市场化的道路,打造成以布兵村为地域中心、整个祥周镇为种植基地的大型苗木花卉基地。最终扶贫项目将转变为经济产业,在田东县种植万亩苗木,实现年产值过亿元,成为碧桂园集团广西区域绿化用苗首选供应基地。同时进军区外市场,发展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及采购基地。
热门资讯
HOT NEW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