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浩 李汉勇) 西盟佤族自治县按照“联得上”“结得好”“稳得住”的思路,在产业扶贫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股份、劳务、租赁、保险、激励”六个联结,让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订单联结,群众当卖家收“现金”。对有产品销售需求的贫困户,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优先与其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按照“保底价格+浮动价格”等保护价收购。龙头企业昌裕糖业与种植户签订甘蔗收购协议,确保价格稳定,带动5263户农户户均增收6800元以上。
股份联结,群众当股东分“股金”。把贫困户的土地(林地、草地、水面)等资源经营权、自有设施设备等折股量化,入股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获得收益。实行认养1头牛、种好1亩草、入好1份股、打好1份工、脱贫1个人“五个一”云岭牛养殖收益模式,鼓励支持农户以村集体经济为平台用扶贫到户资金参与云岭牛养殖。2018年肉牛养殖公司兑现资产收益分红863.7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劳务联结,群众当工人拿“薪金”。对有一定劳力的贫困人口,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吸纳其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云南丁氏蜂业公司在西盟发展中蜂养殖项目中,除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订单联结外,还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个,临时务工100余人次,每月支付工资2500元/人,年收入可达30000元。
租赁联结,群众当房东有“租金”。新型经营主体优先流转或租赁,贫困户拥有的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林地、草地、水面)等资源和设施设备,使贫困户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贫困户以出租1200亩土地的方式,与本村红太阳合作社开展饲草饲料种植合作,其收入的30%作为土地租金归贫困户所有。
保险联结,群众当保户获“保金”。西盟县开展农业价格保险试点,以金融保险兜底达到抵御自然灾害及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贫困户生产保金收益。实行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指数保险,累计投保面积达10.3万亩,5038户受益,户均增收1408元;实施“甘蔗订单+保险+期货”新模式,投保面积达3.29万亩,3982户14687人受益;投入120万元购买肉牛保险,降低了养殖风险。
激励联结,群众当先进得“奖金”。结合现行劳务收入对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实行政策奖励。贫困户外出务工,根据人均年纯收入在2万元到5万元不同层次奖励1000元到2500元。针对畜牧、橡胶、茶叶、甘蔗、文化旅游5个主导产业,对参与产业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精准帮扶。
热门资讯
HOT NEW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