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上山下乡”的安定蔬菜

2015-09-21 12:41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夏、秋季节,穿行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的公路沿线,蔬菜产业绿色长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水川区现代设施蔬菜种植成方连片,浅山区高原夏菜绿意盎然,忙碌的菜农或收获蔬菜,或驾驶着农用车交售蔬菜,一派壮观场景。这是安定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动传统蔬菜“上山”、精细化蔬菜“下乡”的新景象。

  “上山”——贫困户收入了20万

  “投入了5万元,种了30多亩菜,蔬菜丰收了,遇上今年的好价钱,卖了近7成,就收入了20多万元。”安定区内官营镇进化村村民陈小兵掰着指头算起了今年的蔬菜增收账,憨厚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进化村是安定区内官营镇的一个山区村,多年来受地域因素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单一,村民生活困难。2014年之前,陈小兵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每次上街赶集路过乌龙村,看着那里的村民通过种植蔬菜过上了小康生活,再想想自己的生活,他急在心里。2013年秋末冬初,忙完农活大家聚在一起闲聊,“说着乌龙村谁家蔬菜种植有绝活,谁种菜收入了几十万,谁流转土地过百亩全用来种蔬菜……”当时的场景,陈小兵历历在目。

  乘着内官营镇“川区带动山区”,在山区村实施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积极改善农业种植条件,推动种植蔬菜的东风,陈小兵所在的进化村一社有8户村民达成了协议,每户筹资2万元,与临近的乌龙村进行衔接,从对面山后挖出一道渠,硬是将水管压到了自家的山头上。他们有的请来了推土机师傅,有的开着三马子,有的直接推着手推车,挥锹弄镢,硬是把从来没有浇过水的旱山地整成了平展展的水浇地,为种蔬菜做好了准备。

  2014年,村民们不但将需水量较高的甘蓝等蔬菜种进了山区,还成了全镇重要的旱地辣椒种植基地。甘蓝、辣椒、西葫芦等蔬菜长势都很好,尽管遇上了蔬菜价格低迷,但是种植蔬菜比种植夏秋作物强。陈小兵家种的20多亩蔬菜卖了11万元,除去投入还赚了3万元,这让陈小兵坚定了种植蔬菜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在陈小兵和其他7户种菜户的示范带动下,进化村一社的村民户户种植蔬菜,户均种植甘蓝10亩左右,陈小兵也扩大了自己的种植规模,甘蓝种植面积达到了30亩。由于今年蔬菜遇上了好行情,菜农们的收入大都收入六七万元,有的高达十多万元。

  近两年,内官营镇的蔬菜悄悄地种上了山,已经延伸到了山区的进化、东岳、黑山等村。全区蔬菜种植也形成了以内官营等水川区为代表的高效栽培、以称钩驿为代表的旱地深穴栽培和以高峰为代表的高寒冷凉区优质栽培三大区域化特色蔬菜栽培模式,辐射周边乡镇30多个村形成标准化种植片带呈现出向山区蔓延,区域内整村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态势。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以上,预计总产量达到75万吨,总产值13亿元以上。

  “下乡”——精细菜富了远乡人

  发展现代农业,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是必然选择。安定区形成了凤翔、内官营、香泉,甚至更偏远“乡下”的符家川、青岚山、团结、鲁家沟等乡镇设施蔬菜种植格局。

  走进符家川镇春香农资农副专业合作社南屏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党春香承包种植的138座日光温室里各种蔬菜长势旺盛。一串串西红柿晶莹剔透,一排排辣椒硕果累累,一道道香菜郁郁葱葱……党春香和员工正在忙着采摘韭菜。“日光温室派上了用场,投入高些,可生产蔬菜周期短、产量高,黄瓜、辣椒长得快,摘都摘不过来。只要收入高,辛苦点算不了什么。”党春香高兴地介绍着设施蔬菜种植的好处。该合作社蔬菜种植得好,绿色无公害蔬菜很受城里超市和市民“青睐”。党春香夫妇隔三差五就要开车给城区订单送菜。订货老板看到黄瓜、辣椒、茄子色泽鲜亮,还挂着露珠,直夸蔬菜品质好。

  2011年以来,安定区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785万元,主要用于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以及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小区)建设,全区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200多亩,塑料大棚面积达到8900多亩。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投入资金1.1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45万亩,加快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进程。

  就如何发展蔬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安定区围绕“致力扶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目标,将抢抓引洮工程一期建成通水机遇,提升内官营、符家川、香泉和凤翔等传统蔬菜优势产区现代化种植水平,推动团结、巉口和鲁家沟等水川区发展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带动浅山区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形成以关川河河谷川区、引洮一期灌区和旱地蔬菜种植区为主的三大优势区域生产布局,确保到202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努力把安定打造成全省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加工基地、绿色蔬菜深加工基地和蔬菜销售配送中心。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