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出现变化,化肥行业自上而下全面进入大洗牌的变革期。在生产企业渠道下沉、减少中间环节、提供一揽子作物解决方案、农业“互联网+”兴起的大背景下,经销商应如何应对?转型无疑是其中一条出路。
在转型过程中,有人棋差一招,满盘皆输;还有人渡过险滩,成功抵达新的海岸。成都市众鑫农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炜无疑是成功者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播经验,为广大经销商提供参考,记者专访了张炜。
一直做农药经销商的张炜近几年感受到了困境。
做了十多年农药生意的他,这几年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农民的肥越施越多,地里虫害却也越来越多,产量却没有太高增长。他发现,农民种植的意识和心态发生了变化。“农民现在都追求高品质,不再一味求增收,因为好的作物品质会带来更高的收益。”张炜决定转型。
张炜认为,对农民来说,农药是被动消费,肥料是主动消费,经营两者的经销商的生存状态完全不同。“农民的种植出了问题,才会想到农药。但只要他种庄稼,就要用肥料。农民心里明白,好肥料是生产的保障。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还遵循做农药时期被动等客上门的方式,一定会被淘汰,所以必须转型,主动出击。”张炜如是告诉记者。
下定了决心,究竟如何转型?张炜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
与前些年相比,在同等资源、技术、产品的基础上,公司的销量却逐渐下滑,主要是受近些年土地流转的影响。“以前成都平原的农民都是一家一户耕作,规模化效应不明显。现在,做土地承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种植当做主业来做,完完全全期望于从土地上获得效益,这使得他们不会轻易施用别的产品。”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张炜说,“我们动员全员朝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不再单纯将自己定位为业务经理。如果说以前是带着产品到地里去销售,现在则是了解农民的需求后,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张炜解释道:“单纯定位于经销商一定会走入困境,我们考虑转型服务商,结合种植大户为农民提供服务。在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对市场的判断,市场到底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能不能跟得上?在定位了服务商后,我感觉轻松了很多,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的变化和农民的需求。同时,这种定位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积累和进步。”
转型并不容易。从农药扩展到肥料,如何在纷纭的市场中做出准确选择至关重要。
20多年行业的沉淀,张炜对各大肥料品牌有着一定的了解。他选择肥料,重点考虑了肥料的品质和对土壤的影响。经过多番比较调研,他最终确定了以台湾味丹为主导的套餐肥销售策略。
张炜说:“在肥料的选择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期的市场调查、大量的肥料示范以及对当地实地的测土数据。根据我们的调查,四川的土壤酸化非常严重,这与以前滥用肥料分不开。从事农药工作的20年里,我早期就与味丹公司有过接触,对他们的理念、产品都比较认可,他们的生物菌肥和保护土壤的理念都与成都当地需求非常符合。经过了2到3年的磨合,我逐渐确立以味丹产品为主导的农业套餐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搭配套餐,销售给农户。”
为了让农民能够接受,张炜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用了不同的销售策略。“农民往往更关注作物栽培、作物生长的种植技术,而对于土壤的管理则是他们的短板。”张炜说,“成都平原承包300亩以上土地的大户里,大多都是年轻农民。我们直接向他们讲授减量施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的理念,他们很容易接受。同时,我们在村里建立了大量的示范田,让农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效果增产。”张炜表示,通过准确地转型定位,今年的化肥销量稳步增长,为他开拓了新的市场份额的同时,还带动了农药的销售。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