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种柑 6年从未亏过

2016-12-19 14:52来源:   作者:

  在知命之年,广东江门新会东甲村村民吴长群才开始真正种植新会柑。身为业余柑农,他只有一个最朴素的信念,“不落人后,把柑种好”。他也的的确确做到了这样,成了一名种植匠。

  种柑6年,吴长群从未亏过。2010年5月承包柑园以来,除受2014年江门下冰雹影响赚得较少外,6亩地,他年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虽是小规模种植,但果优销路好,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个门外汉,到底凭什么能做到这样?

  玩转微信百度小户也能挣钱

  在新会东甲村、天马村,吴长群共种有1亩原枝圈枝柑和5亩红柑。前不久,吴长群位于新会东甲村的原枝圈枝柑出货了,一箱箱果皮橙黄的新会柑在货车上整装待发,今年原枝圈枝柑亩产5000斤,收购价18元/斤左右。同时,他位于天马村的果园也迎来了丰收,柑树上挂果累累,今年红柑产量有4万斤,比去年增长60%,收购价达到了4-5元/斤。

  东甲村是新会大红柑的传统产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甲村的种植面积已有数千亩之多。当年20来岁,只有高中文化的吴长群,也想加入种柑的浪潮之中。然而不久之后,受黄龙病肆虐、价格低迷打击,大红柑迅速没落,整条东甲村的种植面积锐减,最低迷时甚至只剩下十多亩。“25元一百斤,到后来15元一百斤,根本没有经济效益。”吴长群随之放弃,四处打工,但一直留心新会柑的发展。“新会柑历史悠久,肯定有得做。”吴长群心里想。

  弹指间二十多年过去。直到近年,新会陈皮产业兴起,新会柑重振旗鼓,新会各地种柑热情重燃。2010年,50岁的吴长群加入到种柑的队列。不懂施肥打药,他上网查询;不识产品底细,他百度厂家是否靠谱、产品是否有效、价格是否合理;担心网上信息有假,吴长群多次搜索或试用一段时间。他时常将柑果的照片、生长动态甚至病害等上传朋友圈,与农户、客户、农资经销商交流,不少订单也在微信斩获。

  在线下,吴长群常常跑去其它果园向种植能人请教交流,由此收获颇大。“不懂就要问。”没有华丽的技巧,他种好柑的道理很直白。同时,吴长群敢于接受新产品,市场上推广的新型肥料,他总是使用的排头兵。

  虽是小规模种植,但吴长群的新会柑因悉心栽培而质优、果靓,除了在本地不愁销路,还卖到周边的深圳、东莞等地,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除去成本,年均可纯收10万元以上。

  重视植保管理促花有一套

  每天一闲下来,吴长群便要到果园转转,千方百计提升种植技术,让果园里的红柑品质更优。吴长群认为,从事种植业就是要较劲,需要匠人精神,“农产品安全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定要专、精,打造一流的品质,才能让人吃得放心。时代在进步,现代科技一日千里,种植技术也要跟上。我称不上什么专家,但我会不断学习。”

  种柑6年,从一个完全不懂的业余种植户到现在远近皆来讨教的种植匠,吴长群认为,种植新会柑,植保工作最为重要。在花芽分化期,他尤为重视促花管理,并总结出新会柑的三点促花保果经验。

  一是施肥促花。大寒前后一定要施足基肥,尤其是下有机肥来促花,保证营养供应充分,令其慢慢吸收。花期要保证出花大,如果花太小,那么果的质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二是控水促花。花期要刻意安排,挖深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平整基面,水不能不多也不能太少,以防渍水烂根。丰产园要保湿保叶,制水过强会导致落叶增多,还会造成次年花芽过多树势削弱。控水后叶色还不转赤的,考虑根据果树的品种与树势壮旺情况来进行环割促花。

  三是注重控梢。近年来温室效应明显,新会天气反常,冬季最低温往往在12-13℃,温度走高,加上雨水也不少,冬梢容易提前抽发,大量冬梢会影响来年成花量与花质,进而影响坐果率。在柑橘生产管理中,对此类冬梢的一般处理办法是采取营养及药物控制,将其抹除或者剪除。但吴长群认为,如果冬梢不多、不影响来年挂果的话,可暂不抹除,让它自然生长,减少劳力投入。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