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成为致富创业生力军

2015-11-04 11:21来源:   作者:

  走进围场顺鑫果蔬种植合作社,大棚里的草莓、蔬菜、食用菌新鲜诱人。理事长吴瑞国一脸的喜悦,他告诉我们,这里的草莓因为品质好,采摘价格超过了北京。“我从小就出去打工,闯荡,后来搞水泥建材赚了些钱,在2012年回到家乡,联合33家农户整合了360亩土地搞起了果蔬种植合作社。我发现现在农业的概念与我小时候可大不一样,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吴瑞国说,一开始他对农业一窍不通,恰好赶上承德市农广校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他成了第一批学员。而现在,吴瑞国不仅自己成了乡土种植技术专家,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也成了县农广校的实训基地,连合作社里的职工都可以出去讲授种植技术了。

  平泉县23岁的小伙子李东博,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起早贪黑,每月2000多元工资,“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远离家人,还被人瞧不起。”他说,2014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在建农业园区,搞大棚种植,国家还有补贴,于是就想,干脆不走了,建两个大棚试试。“没种过地,连黄瓜长出来都不会摘,是县农广校的老师从整地、育苗、嫁接、定植,到肥水管理等全程手把手地教。”李东博告诉我们,他现在掌握了很多大棚种植技术,每年大棚收入6万多元,比在外打工挣得多多了。“是农广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我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我现在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我们‘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个微信群,都是志同道合的创业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我特自豪,特骄傲!”李东博介绍说,村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有一大批,从前村里有300多人在外打工,现在回来一多半,创业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新时尚。

  据了解,我市2014、2015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序列,其中6个县被确定为全国一类示范县,两个县被确定为全国二类示范县,累计争取国家专项培育资金1656万元,抢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的先机。2014年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4420人,完成4424人;2015年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3450人,截至目前,全市农广校已开班45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35人,在已经培育的对象中,有106人领办或正在筹办专业合作社,有293人创办了家庭农场,有1523人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成为种养大户;示范吸引了866名大中专毕业生、1560名农民工、112名复转军人返乡回乡创业,为我市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