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和她的豌豆“帝国”

2015-12-16 16:56来源:   作者:

  20年前,二十出头的农家女张涛正在北京平谷区走村串户地吆喝“收豌豆”;如今,她已带领着京津冀三地4000农户缔造了一个豌豆“帝国”——荣涛豌豆合作社在全国合作社唯一具备豌豆全产业链,科研制种、推广种植、加工销售全覆盖;豌豆籽种销售占据全国一半市场,豌豆休闲食品畅销国内、走向世界。

  去年夏日的一天,几位俄罗斯客商来到张涛的办公室。他们从包里掏出两包其他品牌的豌豆酥,跟荣涛的“卡超那”豌豆酥并排放在桌子上。张涛心里并不慌:比就比!咱的豌豆酥皮果不分离,粒大饱满、天然脆香。果然,当天俄罗斯客商就满意地签下了订单。

  荣涛合作社的小豌豆有什么出奇之处?这说来话长。

  多年前,张涛到甘肃收豌豆时发现了两地豌豆的巨大差别,“人家每亩能打五六百斤,品质还好,怎么咱平谷的只有两三百斤?”原来,人家用的是中国农科院的新种子。

  “中国农科院就在咱家门口!”张涛回到北京,马不停蹄地找到豌豆育种专家孙云越教授。老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豌豆制种研究,张涛要试种推广新品种,孙云越很欣喜,给了她新种,还传授给她关键技术。

  当年,张涛试种的80亩豌豆亩产达600斤。种子的力量竟如此大!在孙云越的帮助下,张涛开始自己研制新种,合作社先后研发出荣涛9号、10号,不但满足自用,在国内市场也深受欢迎。目前合作社15万亩豌豆,有4万亩用于制种。

  “卖给合作社的豌豆,每年价格都在一斤两块四毛钱左右,年底还有每斤五毛左右的返利。”魏太务村村民陈福家加入合作社已有8年,种了20亩豌豆,他告诉记者,“销售加返利,算下来,一亩豌豆一年能有1000块钱的收益。”

  为了有稳定的市场出路,合作社谋划起豌豆加工的路子。靠着产业化,荣涛的豌豆酥年销售额已达8000万元。这不,合作社又投资1000万元引进了豌豆蛋白粉生产线,打算填补国内生产的空白。资金问题,多亏了国家的70%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如果没有国家优惠扶持政策,我们很难发展这么快。”

  “我是穷山沟沟走出来的,也没学过管理。”每年,张涛都会参加各级农业部门举办的合作社骨干培训班,为自己充电加油,这也让她的眼界更宽、“帝国”疆界更远。

  点评

  豌豆原本是一种极不起眼的作物,以前农民只在房前屋后、桃树下种点豌豆,犯不着浪费土地。如今,豌豆能够成为“金豆”,为农民带来财富,关键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豌豆“帝国”崛起的过程中,高产稳产新品种及配套农艺的出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都是小豌豆腾飞必不可少的“翅膀”。产业化更是成为豌豆“帝国”崛起的加速器,从生产、销售到制种、生产、加工、销售的跨越,拉长了产业链,更大大扩展了利润空间。

  小豌豆能够迅速崛起,背后是国家层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样样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各级农业部门的鼎力相助。沿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不起眼的小杂粮照样也能做成大产业。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