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两千亩,地势开阔而平坦,放眼望去,一垄垄青翠欲滴的芥兰整齐排布,叶片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颗颗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这片有机蔬菜基地坐落于长顺县鼓扬镇红岩大坝,是鼓扬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后萌生的又一新兴产业。
自古以来,“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一直是困扰广大菜农的一大难题,而长顺县鼓扬镇瞄准蔬菜种植“症结”所在,抢抓机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贫困户为主体,以产业为平台,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高调唱好发展戏,促使有机蔬菜产业逐步成为鼓扬镇特色山地生态农业中另一张响亮的名片。
“三变模式”破发展难题
5月18日,碧空如洗。沿着弯曲的田间小路走进红岩大坝千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只见成片的有机蔬菜在骄阳下昂首挺胸,仿佛一排排统一着装等待检阅的士兵,阵容齐整,长势喜人。
“以前在家,农忙时节忙农活,农闲时节就在家闲着,想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却苦于没有去处。”贫困户吴艳一边收割芥兰一边说,“但现在不一样了,一有空我们就到蔬菜基地务工,松土、栽菜、浇水、锄草、割菜,一天下来怎么也能赚个七八十块,贴补家用不是问题。”虽然满头大汗,但吴艳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产业结构怎样调整?鼓扬镇党委政府一直有套明确的思路——土地“活”了,农民的生活也就红火起来了。为盘活土地资源,让撂荒的土地重焕生机,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鼓扬镇充分借鉴六盘水“三变模式”,采取“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产业工人”的模式,通过镇属国有“贵州藤缠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财政扶贫资金,按每亩1000元入股“贵州黔顺永合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红岩大坝千亩蔬菜基地的方式,真正实现镇属产业公司“见效益、得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户“能务工、有分红”,贫困群众“有增收、齐致富”的目标。
“现如今荒地也能生金,光是土地流转一亩就有800元收入,加上家门口也可打工挣钱,不出家门也能致富啦!”同样在基地务工的程兴国说。
技能“传艺”提高种植效益
“刘老师,芥兰栽下后多久可以收割?”“遇到霜霉病的话怎么办?”日前,红岩千亩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手拿纸笔,一边“听课”一边记录着。
“芥兰栽下之后,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收割时直径大约30公分左右。霜霉病是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一般是因为温度过高和不通风导致的,遇到这种情况,首先需要用遮阳网进行遮盖……”面对“客人”们提出的困惑,贵阳市乌当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安永回答道。
为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鼓扬镇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致力于变“精准扶贫”为“精准培育”,邀请刘安永采用课堂教学与田间地头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蔬菜品种选择、育苗、壮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蔬菜管理等方面,对受训群众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还颁发结业证书,确保菜农真正增产增收,切实让老百姓学技术、得实惠。
“真没想到,种菜也需要技术,还能成为致富的法宝。”说起蔬菜种植培训,贫困户王普会颇有所感。
入股分红鼓足农民“钱袋子”
“这个蔬菜基地建得好,老板赚钱,我们也跟到赚钱。”正在收割芥兰的的费小艳一边干活一边说,“土地流转每年可享受不低于800元/亩的入股分红,再加上到基地打工,每天收入80元左右,既照顾了家里,又能赚到钱,划算得很!”对于未来,费小艳充满了希望。
曾几何时,“离地不失地,农民变股民,离乡不离土,农民变工人”是广大农民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如今,随着“三变”改革不断深入,以土地、资金、劳务三资入股种养殖业的方式在鼓扬镇逐渐风靡,而广大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越发铿锵有力。
“除到基地务工获得基本工资外,参与务工的搬迁户还可按照每户2亩纯利润的40%分红,无劳动力搬迁户暂时按2亩纯利润的10%分红,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的目标。”鼓扬镇镇长曾德凯介绍说。
据悉,鼓扬镇红岩大坝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占地2000亩,于2016年12月启动规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一期采取无公害种植方式规划种植1000亩芥兰、菜心等时令蔬菜,预计每季亩产400至600公斤,产值达8000至12000元,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可解决150余名贫困户就业问题。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