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6年前,家住凤阳县西泉镇的郑树辉三兄弟,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纷纷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返乡搞规模化养猪。经历了持续数年的低迷市场,兄弟三人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生态农业之路。
为照顾年迈父母,三兄弟返乡创业
2011年之前,郑树辉三兄弟都在外地打工。老大郑树辉在一家企业做外贸,老二郑文涛从事装潢多年,老三郑文强在一家服装厂当领班,三人皆以成家。虽然收入颇丰,但他们一直放心不下老家的父母。“父亲之前在建筑队干活,不小心从房屋顶部摔下,将大腿、腰、脚骨全部摔断,至今没有痊愈。母亲身体也一直不好。”老三郑文强说。经过一番考虑,三兄弟决定留在家乡,并于2011年10月,共同出资饲养生猪。从建猪舍、通水电到跑市场,三人各自发挥自身特长,相处也十分融洽。
创业初期,生猪的价格并不是太好。“当时的行情,每头猪只能挣200元左右,比在外面打工差太多,大家都有点心灰意冷。”老二郑文涛回忆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们一致认为,猪价高低起伏是市场规律,想获得更大利润,必须实行适度规模化养殖。
“如果年出栏量在1000头以上,大概有20万元左右的利润,如果要扩建,最少要50万才能周转过来。 ”老三郑文强的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随后,三家人拿出了全部家底,投入到经营中。
猪价遭遇持续低迷,他们咬牙渡难关
2014年春天,猪价跌到每斤5块钱,而且创业3年来,他们不但没挣不到钱,还亏损不少,急得没办法,借遍了所有亲戚,才把外面欠的材料饲料款还上。与他们打交道的乡邻被三兄弟辛勤和诚信打动,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相信他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为了回笼资金,尽管小猪仔便宜,他们仍旧低价卖了出去。猪价虽低,但玉米等饲料价格维持在高位。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他们开始承包土地种玉米,刚好自己有农家肥,肥料成本减少了不说,也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一举两得。
亲戚能借的都借了,成本能省的都省了,可是猪价始终不见底。在一筹莫展之后,听说可以申请贷款,于是兄弟三人到凤阳农商银行去咨询,没想到该行为三家人每户授信了3万元,这又给他们增加了底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2015年猪价开始回升,并且长时间在高位运行,他们总算狠狠地赚了一笔。
搞循环生态农业,从单一养殖到多种经营
三兄弟成立了凤阳县西泉镇新农养猪场,如今,在这个占地面积近30亩的场区内,建有标准厂房3000平方米,生活区400平方米,并设有沼气池、晒粪场、再氧化池、消毒室和医疗室,功能设施配套齐全,总投资达到了200万元。
“现在年出栏3000多头,年产沼气2万立方,沼渣沼液1000余吨。 ”老大郑树辉说,用不完的沼气袋装后,给十多户的村名免费使用,沼渣、沼液则自己用作土地肥料。
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他们感觉到,必须发展多种经营,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之前,三兄弟流转了数十亩土地种植玉米,地块比较零散。这几年,由于手头资金充裕,他们到南京、浙江等地考察后,共同决定搞循环生态农业。
去年,他们从农户手中流转成片土地100多亩,种植了西红柿、西瓜、草莓、葡萄、黄桃等作物,经过一年的培育,很多品种都挂果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三兄弟打算,通过实施种养结合,搞循环生态农业,打造集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一体化的综合农业,从而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也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