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播下土豆“脱贫种”

2017-06-20 17:10来源:   作者:

  建存储窖、整合土地、平地、播种、浇水……一整个春天,忙坏了石秀山,用他自己的话说“忙得都不着家。”见到石秀山时,他还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合作社近300亩土豆地的管理问题。

  石秀山是伊旗伊金霍洛镇查干敖包村的村主任。查干敖包村距旗府阿镇20公里、距伊金霍洛镇镇区25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132户298人,贫困人口35户80人。为了让村子里每户人家一个不落地共同前进在小康路上,按照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2016年12月,依据自身条件和区位优势,在伊旗教育局的帮扶支持下,查干敖包村成立了查干敖包种养殖农民合作社,定位和目标也很明确: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就做土豆的文章,种植土豆,加工土豆粉,生产粉条、薯条,形成土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今年是合作社开始运行、打基础的第一年,村“两委”一点也不敢懈怠。买机械、请专家、盖存储窖,石秀山和驻村的“第一书记”数不清跑了多少趟,“我种了几十年地,成立合作社、搞科学种植,对我来说还是头一回,对村子来说也是头一回,所以村子里和帮扶单位都很重视,我们邀请了旗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张小平主任来作技术指导,他来看了地块,根据土壤情况,让我们引进了乌兰察布‘克星一号’马铃薯一级种子,采用高垄种植的方式种植。”石秀山说。

  其实,早在之前,村委就早早谋划,开始做成立合作社的准备工作。2016年9月,查干敖包村组织了“考察小组”,挤出时间,专门去马铃薯生产大市乌兰察布市“学艺”,他们利用两天时间,跑了培养马铃薯种子的农业公司、看了人家的存储仓库、向当地的种植大户“讨教”了种植经验。回来后,便着手开始把学习到的成果“移植”、转化到自己的村子。

  “高垄种植不同于传统种植方式,以往我们把土豆种子翻在地里,做好畦垄,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灌,而高垄种植则是把土豆种子种到畦垄上,浇水后,机械培土增高畦垄两次,专家说这样土豆就可以大面积扎根,有更大空间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另外,如果遇到雨水过分充足的情况,还可防止土豆被淹、造成损失。理论上,用传统方式种植如果能产3000斤土豆,用高垄种植的方式就能产5000到6000斤,翻一倍,因为是第一年,我们都在拭目以待。”石秀山接着说,“今年旗里给我们村扶持了50万元的产业基金,我们买了旋耕机、拖拉机、土豆点播机、打药机、高垄刨土豆机,从播种到收获,一次性购买到位,所有高垄种植需要的各种机器一应俱全,可以说能够完全实现机械化操作;1000平米的储存窖也在同步建设中,建成后,能储存250吨土豆。”

  家住查干敖包村四社的郭占寿、乔学则老两口在去年冬天摘了“穷帽”,成功脱贫。今年除了种玉米等常规作物,老两口种了4亩土豆。乔学则因为乳腺癌曾经做了两次大手术,手术后化疗、吃药,家里家外只有郭占寿一人忙活,后来病情好转,乔学则又患了高血压,重活一点不能干。实行对口帮扶后,去年,伊旗教育局帮郭占寿销售了2500斤土豆、4只羊。今年,老两口买了4口猪,已经卖了两口,一口赚了1000块。“帮扶我们的干部很实心。”“他们三天两头就会来一趟。”郭占寿和乔学则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帮扶干部的用心。“5月17日那天,我去照顾坐月子的女儿,我们的帮扶干部领着另外5个人来帮我们家种土豆,整整忙了一天。”乔学则说。

  “每个月的17日是旗里头定的‘党员活动日’,5月17日那天,伊旗教育局的干部们也在村委会和我们分装土豆种子装了一整天。”石秀山道。

  今年,合作社在政府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在伊旗食品加工园区承包了100多平方米厂房加工粉条,现在已经投入使用;与帮扶单位签订马铃薯销售订单100万斤,粉条10万斤,预计销售纯利润可达到60余万元。

  “如果合作社运营得好,我们还想继续扩大规模,有了村集体收入,以后村子里如果出现需要大病救助、贫困助学等特殊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村子自己的收入来给村民提供及时的帮助。”石秀山说。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缺了产业支撑不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扶贫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由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扶贫从一次性变为可持续性。伊旗教育局在帮助查干敖包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抓住村集体经济、产业支撑这个关键,因地制宜,帮助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为农户、贫困户开拓出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子,实现了真正的“授之以渔”。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