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层峦叠嶂,是全国最偏远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当地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曾流传“九山九断头,十沟九不流,早上见一面,晚上难碰头”的俗语,脱贫致富是大山深处人们的迫切心愿。近年来,陇南市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打出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组合拳”。截至2016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了4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5%。
6月初,半月谈记者在陇南市所辖县区走访发现,在当地政府全力探索脱贫路径的同时,不少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借全市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东风”,经营“农家乐”、开办农产品网店、成立专业合作社,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走上致富路。
五旬老汉做电商,一年卖出苹果4000多箱
坐在颇有年代的土炕上,翻看着《新华字典》,只念过小学二年级的张加成用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一年里将4000多箱苹果卖给了外面的世界。
55岁的张加成是陇南礼县永兴镇龙槐村人,多年前,他为谋生漂泊外地打工,生活过得一直很艰难。2004年,张加成偶然得知,西安果友协会到礼县对苹果树栽培进行培训,一直怀揣种苹果致富梦想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要种苹果树,没地可不行。2005年,张加成租了别人家的9亩地,从外地引进新品种苹果树苗,栽培了11亩苹果园。果园有了,张加成加紧参加县上的种植培训,还自费到北京、山东、陕西等地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
2013年,在别人的帮助下,张加成注册了淘宝网店,他自己摸索图片处理软件,“装修”店铺,并从QQ群、微信群里发展客户。第二年,陇南市政府号召发展电子商务,礼县作为甘肃东部重要苹果产区,渐渐在人们心中有了知名度,张加成的苹果销路也越来越广。
2014年,他建了8个QQ群,当年销售苹果4000公斤;2015年,他开始学习用微信销售,卖掉了0.75万公斤苹果;2016年,他再创新高,销售了自家的1万公斤苹果,还收购了别人的0.5万公斤苹果。
“人家把你拉到群里,或者在你自己建的群里头,千万不能一开始就谈卖苹果,不然人就把你踢出来了,要慢慢沟通,建立感情和信任。”张加成向记者介绍自己总结的生意经,“我没念过书,但我有信心能把这事搞好。”
“人生不奋斗,终归是摆设。”这是张加成日记里的一段话。今年3月,张加成组建了10个人的网络销售团队,统一思想观念、管理技术、经营模式和品牌运行,准备向着更大的目标进发。
庄稼汉养猪,实践养殖业的“供给侧改革”
“真没想到,咱们合作社这两年确定的发展思路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么切合。”说这话的是陇南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村民袁碧刚。
袁碧刚是个普通农民,也是火石村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这些年,这位思路灵活、敢闯敢干的庄稼汉,通过养殖徽县本地土猪品种——青泥黑猪走上了致富路。
2016年徽县为了保护青泥黑猪原产地品牌,在大河店镇火石村成立了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袁碧刚积极响应县里号召,开始专攻养猪。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他事事都想在前面、冲在前面。“在淘宝店里付完定金,就可以领养一头小猪。小猪会佩戴上领养者专属的二维码,形成一种网络信托关系。领养者不用亲自饲养,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它的动态。饲养场会在猪出栏后将其宰杀,之后通过快递发送给领养者…… ”据袁碧刚介绍,相对于4个月就可以出栏的饲料猪而言,青泥黑猪生长周期需要一年多,所以其肉质鲜美、口味独特。而“领养”这样的销售创意,也带动了火石村村民摆脱贫困的生活。
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致富,也力求给那些信心不足的村民做一个榜样。“目前,我们合作社青泥黑猪存栏300多头,2016年实现利润30多万元。今年,我们还要扩大青泥黑猪的养殖规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大家都奔上小康!”
农民工办农家乐,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卯张辉是陇南康县长坝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典型代表,他记忆中的花桥村曾经贫穷且脏乱。近年来,康县以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地区为目标,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在全县350个行政村中高标准建成了236个美丽乡村。
卯张辉说,2013年他回家过年时,村里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看到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他动了回家开农家乐的念头。卯张辉东奔西跑,向亲朋借了20多万元,把自家的住房改成农家乐,起名龙凤山庄。同时,借助全县实施的乡村旅游工程,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农家客栈。
卯张辉年轻好学,他常去邻县比较好的农家乐考察,不断改进菜品和服务质量。2015年9月开业以来,他家生意一直不错。“从去年开业至今一年多时间,毛收入就差不多接近40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龙凤山庄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一张龙凤山庄带动贫困户增收一览表。图表显示了其所带的6户贫困户的详细信息以及带动措施和实际收益。“我也是从贫困里走出来的,现在生活慢慢好了,我经常通过购买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或者雇佣他们在农家乐打工,来帮助他们增收。”卯张辉告诉记者,有些贫困户过去习惯于政府的救济,“等靠要”思想严重,如今,自己的成功大大激发了老乡脱贫致富的信心。“作为贫困地区的农民,要想早日脱贫,关键要不怕困难、敢闯敢干。这一年多下来,虽然很辛苦,可家里收入增加很多,觉得很有成就感。”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