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莱芜市牛泉镇的庞家庄村在几年前,可以说是农村不美、农业不强、农村不富。最近几年,村民们闹起了 “山楂革命”,就和山楂杠上了,但也因为这一场革命,从此把村子带上了富裕道路。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山东能种植山楂的村子不少,可为什么偏偏庞家庄村就能走上富裕路呢?
这要从庞家庄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现任庞家庄村支部书记亓宪瑞回乡创业说起了。庞家庄村以往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种植的作物附加值较低,再加上位于山区、种植地方面积不大,作物也没有什么特色,种植技术又比较落后,所以庞家庄村的老百姓在农业上几乎是处于舍弃的状态,年轻人也纷纷外出打工去了。
直到2007年亓宪瑞放弃了在上海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他一心想把村里的山楂产品做好,然后推向大城市。最初亓宪瑞是摸着石头过河,把村民们多余的山楂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脱水,制成山楂干再进行销售。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路子是道阻且长,为什么呢?原来是村民之前种植的山楂品种有问题。之前的老品种种植数量多,村里人主要拿来加工做罐头。亓宪瑞发现,山楂作为水果却很少出现在市场上。因为老品种山楂口感太酸,吃几个就不想吃了,所以市场上鲜果山楂很少。所以亓宪瑞就一心想找口感好的山楂。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方奔走、探索钻研,亓宪瑞终于找到了新品种——小红星。相对于老品种,小红星不仅口感好,而且亩产量也更高。在大型超市里,一斤小红星能卖到15元,价格相对于老品种提高了十倍。亓宪瑞于是带领乡亲们通过老树嫁接、培植新苗的方式普遍推广新品种。老树发新芽,村民们开玩笑说,这就是他们村子的新动能。而庞家庄村也开始走上自己的致富路。
现在的庞家庄村跟以前相比,可谓是大变样。村民们依托笔架山比邻而居,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容整洁,交通便利。村子能有这样的大改变,都离不开山楂革命的带头人——亓宪瑞。
想要发展做大,只靠找到正确的路子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怎么走。只靠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产业链单薄,利润低、风险高。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成了摆在庞家庄村面前最大的问题。
产业升级的基础就是产品质量过硬。庞家庄村一直践行着这条准则。一进到村里的加工车间,记者就闻到了一股山楂清香味。原来这是工作人员在挑拣山楂干。工作人员穿着整齐的工装、带着口罩和帽子,在生产线上流利的挑选山楂干。好的直接分拣到网兜里,不好的都丢到了一个桶里。
那疑问就来了,山楂干看着都一样,是怎么挑出好的和坏的呢?原来是根据它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包装,进行分类挑选,要求非常苛刻,有边皮的不能要、有虫口的不能要,变色变质的也一律淘汰。
不仅如此,进到加工车间里的每一颗山楂、每一片山楂干,加工厂都会经过科学的检测,以确保达到国家质检要求。山楂的脱水和挑拣仅仅是山楂加工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道工序,最终制成各类好吃的食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现在的庞家庄村已经具备了一条完整的山楂加工产业链,从最初的鲜果到各种山楂食品,亓宪瑞和村民们一起,把乡村农业升级成了乡村产业。
莱芜市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泉镇庞家庄村支部书记亓宪瑞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扩展,已经不仅限于鲜果和山楂干,还包括很多山楂的延伸产品,比如山楂球、山楂蜜饯、山楂零食,还包括和山楂搭配的花草茶、用山楂制作的山楂酒等一系列产品。丰富的产业链摆脱了单一农产品种植会遇到的困境。
这产业链的形成一方面让村民们种植的山楂有了销路,另一方面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带领着村民脱困脱贫,走向富裕道路。50多岁的村民亓玉海是种植了40年山楂树的老农民了。现在他被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聘为技术指导,带领队伍负责山楂种植技术方面的管理,包括春季剪枝、地下管理、防治病虫害等。
记者来到山楂林地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亓玉海正在指挥着身边的人修剪着山楂树。根据亓玉海介绍,现在正是山楂树剪枝的季节。剪枝剪好了,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现在亓玉海每天工作得都很开心,他说自己种了40多年山楂,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一技之长得以施展了。人到老年,也成为了职业农民。之前只靠种地收入有限,一年也就一万五左右,多的时候也不超过两万。现在的他每月3500的工资,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收入高了,生活也就幸福了。
亓玉海只是一个代表,庞家庄村的很多村民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很多中年妇女都能到亓宪瑞的车间里打工。让没有能力外出打工、劳动力有限的村里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他还为一个有精神障碍、略微自闭的年轻人小赵提供了岗位。现在小赵就跟着亓玉海修剪树枝、做做农活。有了工作,小赵也渐渐开朗了起来。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