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里种桑养蚕的脱贫新星

2018-05-21 20:08来源:   作者:

  4月初,走进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八峰村保上屯,一大片桑树在村子附近格外显眼,嫩绿的桑叶绿得发亮。趁着晴好的天气,黄灿忙着在桑园地里除草。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今年桑树葱茏繁茂,长势良好。

  从贫困户到种桑养蚕的脱贫新星,黄灿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角色的转换,还带动了当地群众10余户40余人发展产业。说起脱贫,黄灿身上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探索脱贫之路

  黄灿生活的保上屯地处大石山区深处,这里土地贫瘠,长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在一次大水中,黄灿家中的田地被冲成了沟壑,无法种植农作物,这让家庭经济原本就困难的他陷入了窘境。于是他和村里的很多青壮年一样,尝试着通过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

  几年来,黄灿辗转在南宁、柳州等城市的建筑工地,收入只能维持家中五口人的基本生活。“难道只有外出打工才是我们的出路吗?”看着大山外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家乡十几年来依然贫穷,黄灿一直思索着如何从祖辈世代耕种的模式中走出来,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探索和勤劳的双手,在农村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2013年,他毅然从工地辞职回到家乡,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返乡创业,失败在所难免。起初,黄灿尝试过发展林下养鸡,但是由于技术缺乏失败了。在一次闲谈中,黄灿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桑树对土地条件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而且养蚕周期较短见效快,一年可以养8至10批。他认识到种桑养蚕是个脱贫的好项目,于是用所有的积蓄租下了44亩地,种植了30亩桑叶和14亩红心蜜柚,并在县农业局桑蚕办指导和帮扶下建起了250平方米的蚕房,家里人都为他那股干劲捏了一把汗。2014年夏天,桑叶长势良好,黄灿开始进第一批小蚕开始养殖。但是由于天气炎热,又缺乏技术,小蚕养殖几天后就全部死亡。

  黄灿并没有气馁,立即购入第二批小蚕。“就按照书本上所说的方法步骤流程进行喂养,真是叫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养好蚕,黄灿从蚕业公司找来书本进行学习,由于技术欠缺,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所差异,第二批养蚕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小蚕得病死掉。此后,黄灿经常到县蚕业站向技术人员学习,经过不断实践,勤快好学的黄灿终于成功了。第三批蚕除去成本,有了6000多元收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2016年黄灿通过养蚕收入5.8万元,2017年收入6.6万元。

  收获甜蜜果实

  在黄灿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他家的蜜柚种植基地,14亩的山地上,蜜柚树绿意盎然,夹杂着簇簇洁白的柚花,花香四溢,果树下套种的大肉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700棵红心蜜柚,今年将开始进入盛产期,按市场价5元/斤,40斤/棵,预计年收入将达到14万元。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黄灿不断拓宽致富途径,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

  “被评为贫困户是因为家庭经济和产业跟不上,老人生病,经济来源少。”八峰村支书黄孀说,他也是当初跟黄灿一起尝试种桑养蚕的首批农户之一。他告诉记者,种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对农户来说是立竿见影的致富好项目。黄灿依靠种桑养蚕实现脱贫的事迹村民都看在眼里,一传十,十传百,原来对养蚕还存有顾虑的村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也纷纷种下了桑苗。2017年,全村共建有蚕房7座,蚕房面积1337平方米,养蚕150张,产鲜茧6000公斤,总产值近30万元。

  “有了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加上我自己吃得苦,脱贫致富不是梦。”靠着养蚕的收入,黄灿一举越过了贫困线,并建起了两层半的精装修楼房,其他指标也达到了脱贫标准,于2016年光荣脱贫。手上的红本帮扶手册换成了粉色帮扶手册,黄灿脸上却笑得更加灿烂了,他说,这本粉色的本子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他关怀的成果,也是对他几年来的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带领群众致富

  黄灿富了,每年家里种植、养殖的收入加起来都在5万元以上。可他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村里人都富了,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把经过实验和试种的好技术、好品种无偿推荐、传授给乡亲们种植和使用。还经常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向当地群众讲解种桑养蚕知识和一些好的技术和品种,激发了当地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斗志,增添了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

  同时,黄灿和黄孀一起注册成立了隆林保上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涉及种桑养蚕,种植大肉姜、冰糖橙等,村民以水田、旱地、林地及资金等多种形式入股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已有10户,其中贫困户4户,还带动25户农户种桑养蚕。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八峰村养蚕、鸡枞菌、冰糖橙等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全村产业脱贫热情,昔日的贫穷落后的八峰村,也成功实现脱贫出列。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