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瓜一片 甜润众乡亲

2019-05-13 17:25来源:   作者:

  近日下午,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白井村,林日云匆匆赶往一片苦瓜地。

  苦瓜是村民林树忠种下的,架子搭得整齐结实,地里几乎没杂草,看得出林树忠没少下功夫。可瓜苗却有些蔫了,让林树忠愁眉不展。

  “快来,帮我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看见林日云,林树忠紧锁的眉头松了些。林日云绕着瓜地走了一圈,蹲下翻土细看,“是不是刚施过肥?”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林日云说:“是肥下得太多太猛了,瓜苗还嫩受不住,赶紧多灌些水。”听了林日云的办法,林树忠赶紧照做。

  2009年,林日云放弃在广州的白领工作,返乡种植哈密瓜,曾被村民视为“没出息”“没长进”。如今已是白井村委会协商会会长、乐东白井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成了许多村民一有困难最先想到的人。

  回乡的创业者

  两次失败却愈挫愈勇

  在村里人的传统观念中,出外面上了学还回村种地是没出息的表现。“我毕业后在广州找了一份工作,待遇还不错。”林日云说,心中对乡土的热爱最终让自己选择回到农村。

  2009年初,回到村中,林日云从农村信用社借到了3万多元与别人合作种植哈密瓜,并成立了乐东白井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没想到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个教训,3万多元全部亏完。但林日云并没有放弃,又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将瓜棚重新支起。

  “太年轻了,市场、技术都没掌握。”林日云回忆说,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令他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

  在林日云看来,最难承受的不是种瓜的失败,而是村中的舆论:本来回村就不被看好,两次种瓜又失败,林日云成了村民眼中的“失败者”。“父亲和我说,要不你走吧,债我来慢慢还。”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操劳,更想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林日云选择了留下。

  第三次种瓜,林日云没有再鲁莽行事。那段时间里,他每天都往镇里的科技站跑,看书学习、听专家讲解。回到村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

  经过不断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林日云的瓜越种越好,越卖越好,第二年他便将所有债务还清了。

  致富的带头人

  带领乡亲抱团发展产业

  李关宁是乐东白井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最近他上大学的女儿正考虑要不要继续读硕士研究生。李关宁知道后劝女儿如果喜欢就接着念,不用担心钱的事情。

  在加入乐东白井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前,李关宁可没有说这话的底气。“以前我在自己那两亩地上折腾了好些年也没攒下什么钱。”加入合作社之前,李关宁看见许多人租地种瓜都赚到钱,于是也想尝试一下,但苦于没有本钱,搭起一亩地的瓜棚成本要1万多元。

  这时候林日云找到了他,愿意帮助他去贷款,并且将自己作为担保人。在到县里省里的农信社来来回回跑了几十回后,林日云终于为包括李关宁在内的社员贷下了400多万元的资金。

  但老天爷似乎总爱和林日云“开玩笑”,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13年10月的强台风“海燕”几乎将村里所有的瓜棚都吹倒了。“当时觉得这次真的是没希望。”李关宁说。

  但林日云却鼓励社员振作起来发展生产,并再次上下奔波为社员贷款。当第二次贷款下来后,林日云身上已经有700多万元的贷款担保。“没有退路了,一定要帮助村民发展起哈密瓜产业。”林日云的坚持很快有了回报,哈密瓜获得了丰收。不到一年,李关宁就把前后两次15万元贷款还清。

  近年来,经林日云培养起来的哈密瓜、芒果种植能手已有60多户,合作社也发展100多名社员,2018年白井村农业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20多亩扩大到2800多亩,社员人均收入达6万元。

  村里的热心人

  村民有困难最先想到他

  “林日云是村中的热心人。”李关宁说,平时农业上有什么不懂的,大伙儿都想来问他,村里的公共事务他也都没落下。

  出资8000元,修整田洋公路560米;深挖排灌沟180米,使350亩的水稻田不再被积水淹没;自掏腰包近万元平整村里及田洋公路上凹凸不平的路基;对贫困户孩子上学给予帮扶……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后,林日云没忘回馈村民。

  此外,在2013年至2017年担任村干部期间,为了增强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林日云还发动村里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与28户村民结成帮扶对子,还对全村9名贫困户进行点对点帮扶。

  “帮助村民把产业发展起来,但一来台风就完了,需要引入农业保险来增强村民的抗风险能力。”为此,在林日云的努力下,白井村越来越多哈密瓜种植户开始购买农业保险。

  如今,白井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村边绿树环绕,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中。“村子这样美,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一起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家园。”林日云说。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