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西,说起九联,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家靠养鸡发展起来的企业,一年能赚好几十亿呢,真厉害!
也有人好奇:我办的养鸡场在全市也算大的,每年出鸡20多万只,算下来能挣200万就不错了,九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从开始的小小村办养鸡场,发展到现在拥有全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肉鸡养殖基地、出口备案基地和优质鸡肉原料供应基地,资产34亿,年销售收入87亿元。几十年来,后庄扶人凭借一股不放弃不服输的韧劲,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食品加工业为支柱,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进而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书写了后庄扶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为民服务守初心,凝心聚力促发展
几十年来,村庄带头人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服务村民、造福一方的初心却代代相传。
在推进乡村治理上,村庄勇探新路,落实五个一,即开好一个会、管严一个章、做实一个站、用活一个群、密织一个网。每天早上七点半,村两委班子准时召开碰头会,坚持大事小事当天研究,确保日常事务及时处理,紧急工作第一时间处置;严格印章使用,配备了远程联网电子印章机,在方便群众用印的同时又加强了对村级权力的有效监督;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取讲、评、帮、乐、兴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的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探索建立互联网+村庄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了庄扶有话说微信群,方便村民随时反映问题;并根据村民生活居住特点,在全市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推选了23名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街长、楼长,把党员干部全部融入到群众中,确保村庄群众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个一工作法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班子组织力、号召力,形成了凝聚力,为村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产业兴农定方向,摸石头过河探路子
30年前,就像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种地、养殖也是后庄扶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只是后庄扶人都明白,村庄想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光靠一家一户种那几亩地肯定不行,必须走产业兴农的道路。
1988年,沽河街道后庄扶村党支部多方筹措资金将村里废弃的砖瓦厂改为养鸡场,第一年养殖蛋鸡6000只,年底就收入9万多元。第一桶金让村民们欣喜不已,办好养殖场的信念更加坚定,养殖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1994年企业资产达300多万元。当然养殖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1995年,鸡蛋销路不好,饲料涨价,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好多村民开始打退堂鼓。村庄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凑钱、凑玉米,帮助养鸡厂渡过难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1998年养殖场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也从单一的养殖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由主要养殖蛋鸡向养殖肉鸡及其深加工贸易转向,成功打造集种禽繁育、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善宰冷藏、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国家大型肉食鸡专业化一条龙全产业链模板。
村企合作共发展,助农创收拓渠道
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后来虽然企业改制了九联却从未忘记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父老乡亲,随着市场需求增多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2002年,企业大胆推行公司+合作联社+农户养殖模式,吸纳30个村庄农民投资入股组建养殖合作社,让农民变股民,合作联社作为双方链接纽带,统一对养殖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入股村民不仅可以获得一产的利润,年终还可以作为股东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利润,在保障肉鸡品质和数量的基础上,年增加农民收入2.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企双赢。
近年来,九联集团又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帮助村庄盖楼房、建学校、修道路、建敬老院等,每年支出300多万元用于村庄公益事业、大学生、老年人和群众就医帮扶工作,让后庄扶人过上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的6有幸福生活。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和村庄统筹推进、共同发展、共建共享共赢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现在不仅后庄扶村村民,周边镇街的农民闻声纷纷进入九联成为产业工人,目前,九联拥有职工3万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成为带领全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