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黄螟又称甘蔗小卷叶螟,在水田或较潮湿的蔗地比较多发,常常导致甘蔗品质及产量的下降,影响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甘蔗黄螟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农户们参考。
危害特点:
甘蔗苗期及分蘖期,幼虫常在蔗株泥面下部幼芽或根带处侵入为害,造成枯心苗;生长后期幼虫潜入叶鞘间隙,于芽或根带等较嫩处蛀入,钻蛀为害蔗茎,破坏蔗茎组织,妨碍甘蔗生长。
黄螟中后期常会大量蛀食蔗茎基部蔗芽,严重影响来年宿根再生力。
枯心率一般在14.78%~22.11%,严重的高达49%~65.82%,后期蔗茎螟害株率一般在38.33%~58.33%,严重的高达70%以上。亩有效茎数平均减少589~1742条。甘蔗实测产量损失率平均为12.12%~43.1%。
发生规律:
黄螟性喜潮湿,高温干旱对其不利。
雌蛾有释放性外激素引诱雄蛾前来交配的特性,性引诱能力强。
成虫一般白天不活动,常在田间杂草、蔗丛下部枯叶鞘和土缝处栖息,在夜间活动。卵一般产在60厘米高度以下的为多,甘蔗苗期卵产于叶和叶鞘上,甘蔗伸长期有一半卵产在蔗茎表面和秋笋上。
幼虫孵化后爬行向下降,潜入叶鞘间隙,一般在芽或根带等较嫩的部位蛀入。对甘蔗幼苗及分蘖株,幼虫常在其泥面下的部位侵入,为害蛀道曲折,1头幼虫多为害一株蔗苗;中后期,幼虫于根带处上方或芽眼处侵入,形成虫害节,在根带处上方留下蚯蚓状的食痕,在被害茎蛀食孔外常露出一堆虫粪。
老熟幼虫多再蛀孔口处做茧化蛹,少部分在芽、叶鞘或土缝中做茧化蛹。
黄螟1年可发生6~7代,发生世代较多,且有重叠发生现象。
防治措施:
01、农业防治
甘蔗与水稻、花生、大豆、玉米等轮作或套种蔬菜、绿肥等。
选用无病虫健壮种苗,适时下种,早植早施肥。
适时剥除枯叶。
收获时应快锄低砍,收砍后及时清除枯叶残蔗和田间杂草。
02、物理防治
成虫盛发期(3~7月),每2~4公顷安装1盏杀虫灯诱杀,每天开灯时间以晚上8~10时成虫活动高峰期为佳。
03、生物防治
成虫盛发期(3~7月),每公顷将内含性诱剂的塑料管诱芯3000支均匀插于蔗叶中脉处,每隔15~20天更换1次诱芯,诱芯不断释放出性外激素干扰成虫交配,以减少其发生量;或每公顷设3~6个螟虫性诱剂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每15~20天更换1次诱芯,适时清理诱捕器。
04、保护天敌
蔗田中螟黄足绒茧蜂和大螟拟丛毛寄蝇,以及卵寄生蜂等多种天敌是寄生甘蔗螟虫的优势天敌,在甘蔗产区分布较广,寄生率一般在15%~35%。从早春开始,选用高效中低毒选择性杀虫剂,在根区土壤施药。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